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刑事辩护
犯罪
犯罪目的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犯罪目的

  •  货车在红灯时闯入行凶,是否将受到法律制裁?
    本文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客观要件是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大损失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主观要件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某辆大货车在红灯情况下行驶,并导致行人死亡。根据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大货车司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公私财产的广泛破坏,所以,其行为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犯罪;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大损失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上述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一切人员,
    2023-11-06
    296人看过
  •  招摇撞骗与诈骗罪的本质差异及防范策略
    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都涉及欺骗行为,但招摇撞骗罪主要侵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则侵犯公私财产权利。两者的行为手段、主观目的和构成犯罪数额要求都有所不同。在处理想象竞合犯的案件时,应从一重罪处原则进行处理。对于当事人不构成招摇撞骗罪的行为,不应存在招摇撞骗的犯罪事实,应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两种行为都涉及欺骗,且招摇撞骗罪可以像诈骗罪一样骗取财物,因此容易产生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侵害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只有诈骗数额较大以上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
    2023-11-05
    134人看过
  •  拘禁的法律要求是什么?
    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素包括侵犯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要件和主观方面。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即不受非法干涉的身体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以非法手段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包括限制其身体自由和自由行动。主体要件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本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点:1、侵犯的客体,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即不受非法干涉的身体自由权利,这也是一种人格权,受法律保护,具有自主决定自己身体行动的自由。2、客观方面,本罪要求行为人以非法手段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包括限制其身体自由和自由行动。3、主体要件,本罪所涉及的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本罪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本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和重大嫌疑的人采取拘留、逮捕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行为,不成立本罪。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
    2023-11-04
    60人看过
  •  非法牟利罪在亲友关系中的法律适用有哪些?
    该罪行构成要件包括故意主观要件、侵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财产权益的客体要件以及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经营活动提供便利、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客观要件。一般主体是该罪行的构成要件。(二)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三)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四)客观要件: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主观要件是什么?主观要件是指在法律中规定的某些行为或情况需要满足主观要件才能被视为犯罪。这些主观要件通常包括故意、过失、故意犯罪的意图或目的、精神状态等。在某些案件中,主观要件可能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意图、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如果行为或情况不符合主观要件的要求,即使存在其他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或情况,也不构成犯罪。例如,在盗窃案件中,主观要件可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违反他人的财产权,仍然进行盗窃行为;或者可能是“故意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盗窃罪,仍然希望或放任该行为的发生。如果行为人没有故意或者没有犯罪意图,即使他们实际上实施了盗窃行为,也不构成盗窃罪。主观要件是法律构成要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刑事诉讼中,行为
    2023-11-04
    381人看过
  •  绑架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诈骗罪和绑架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诈骗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绑架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诈骗罪是一种犯罪行为,其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2)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3)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的行为。2、绑架罪(1)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3)主体。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诈骗罪与绑架罪的主观方面差异诈骗罪和绑架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的主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或者其他方法,使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的行为。在诈骗罪中,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
    2023-11-03
    450人看过
  •  司法实践:关于滥用职权罪共犯的认定
    滥用职权罪的共犯认定标准包括四点:共同故意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滥用职权造成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一定数额标准。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才能被认定为滥用职权罪的共犯。滥用职权罪共犯的认定标准如下:1.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有相同的犯罪内容、故意;2.犯罪的主体均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4.滥用职权造成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如何认定滥用职权罪的共犯?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共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并达到共同犯罪目的的行为。如何认定滥用职权罪的共犯?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
    2023-11-03
    485人看过
  •  "招摇撞骗罪与诈骗案的区别是什么?"
    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侵害的客体、行为手段、犯罪的主观目的和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等方面。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主要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两者的欺骗行为经常混为一谈,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像诈骗罪一样骗取财物,因此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侵害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只有诈骗数额较大以上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
    2023-11-01
    261人看过
  •  拾物平分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在判断财产损失是诈骗罪还是盗窃罪时,可以从行为人采取的行为性质、受骗人在犯罪行为影响下的主观认识以及被害人处分财物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区分。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弄虚作假等方法使受骗人陷入圈套,进而基于有瑕疵的意思而处分财物的是诈骗罪;而只要不是被害人因受蒙蔽而“自愿”交付财物给行为人,就不构成诈骗罪,而只能构成盗窃罪。是否由于被害人有意识地处分财产,财产损失才能被归类为诈骗罪还是盗窃罪?这是区分这两种罪行的关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诈骗罪与盗窃罪不易区分的情形,这种情形主要是指行为人以欺骗手段掩护或者制造假象,而真正目的在于趁人不备秘密取财的行为,对此行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对两者加以区分:要分析行为人所采取的行为的性质。盗窃罪中行为人选择“秘密窃取”作为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手段,而诈骗罪表现为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弄虚作假等方法使受骗人陷入圈套,进而基于有瑕疵的意思而处分财物;要分析受骗人在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影响下的主观认识。在犯盗窃罪的场所,被害人对自己对财物的占有或控制关系之破坏毫不知情,而在犯诈骗罪的场所,被害人是因行为人的欺诈行为而陷于错误认识进而“自愿”地处分其财物,是一种有瑕疵的意思表示;要分析被害人是否实施了处分其财物的行为。只要不是被害人因受蒙蔽而“自愿
    2023-11-01
    177人看过
  •  惊吓孩子的责任归属
    犯罪构成四要件包括刑法规定的、侵犯社会关系的客观要件、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及其主观要件。其中,客观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和犯罪对象;主体要件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主观要件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构成犯罪的四项必要要件包括:刑法所规定的、行为所必须侵犯的社会关系。客观要件:指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对象。主体要件: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本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必须是实施了危害行为的人,并且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观要件: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一般有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构成犯罪的四要件是什么?构成犯罪的四要件是指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包括:1. 故意犯罪;2. 危害国家、社会或他人的利益;3. 侵犯法定的权利或利益;4. 构成犯罪所必须的刑罚当罚。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要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如果缺少任何一个要件,就不能构成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这是构成犯罪的最基本要件,也是区别犯罪与非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危害国家、社会或他人的利益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必须侵害到国家、社会或他人的利益
    2023-11-01
    358人看过
  •  私藏枪支的行为可能面临怎样的处罚?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擅自挪用、隐藏枪支、弹药,拒绝交出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擅自挪用、隐藏枪支、弹药,拒绝交出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也就是说,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本罪主体。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非法持有、私藏民用枪支、弹药,数量较大的;出于犯罪目的,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持有、隐藏军事系统或者非军事系统的公务用枪、弹药的;对于国家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或威胁抵制非法持有、私人枪支、弹药等。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非法出租或者出借枪支的,按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依法配置枪支的,非法出租或者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非法持有枪支的刑期是如何规定的?非法持有枪支的刑期取决于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在美
    2023-10-30
    197人看过
#犯罪
江门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目的 网友关注榜
    #犯罪目的 律师视频普法
    #犯罪目的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