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2022-04-14 192
普法内容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是参加作战的军人或士兵; 2、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 3、客体是军队的秩序和国家安全; 4、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者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限于刑法上的军人; 2、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战时部队的精神状态以及国家安全; 4、客观上表现为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者私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2020-07-06 104
  • 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符合以下要件的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1)客体要件: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由故意

    2020-02-20 89
  • 如何看待战时造谣惑众罪
    如何看待战时造谣惑众罪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要件有: 1、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 4、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2020-11-12 80
专业问答更多>>
  •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限于刑法上的军人; 2、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战时部队的精神状态以及国家安全; 4、客观上表现为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者私下

    2023-08-22 15,340
  • 战时有没有犯战时造谣惑众罪

    犯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严重的。行为人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12-07 15,340
  •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区别能有哪些

    1、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条竞合,本法对这两类犯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军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构成犯罪的,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战时造谣惑众罪论处。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2-11-16 15,340
  • 怎么样才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具体规定有哪些

    具备下列要件才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1、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要件为刑法上的军人; 2、主观要件即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战时部队的精神状态以及国家安全; 4、客观要件即行为人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

    2023-10-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 01:34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指的是在战时兵役部门向公民发出应征服役通知时,公民拒绝或者逃避兵役部门的应征,情节严重的行为。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了兵役管理活动秩序。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依法服兵役是

    1,007 15,340
  • 聚众斗殴的犯罪构成要件 00:53
    聚众斗殴的犯罪构成要件

    聚众斗殴,是指相互攻击对方的身体或者聚集多人攻击对方身体的行为。首先,构成聚众斗殴罪需要有多人参与。这里所说的“多人”是指三人以上,但不要求斗殴的各方都是三人以上,只要有一方三人以上即可。其次,聚众斗殴不局限于双方,即不排除多方斗殴的情形。

    1,334 15,340
  •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01:22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财产受到损失的人叫受害人。因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虽属既成事实亦不受法律保护,受益人取得的不当利益应当返还给受害人。不当得利制度旨在调整欠缺法律依据

    20,226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徐炜律师 徐炜律师

博爱星(上海)律师事务所 |

擅长:民事诉讼、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0068-6801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