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2020-12-05 118
普法内容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需要的犯罪构成是: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客观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也就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战时拒绝服役罪与战时逃避服役罪的犯罪区别
    战时拒绝服役罪与战时逃避服役罪的犯罪区别

    构成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要件包括: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客观上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比如战时多次拒绝、逃避服兵役,组织、煽动他人拒绝、逃避兵役等;犯罪主体一般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

    2020-12-05 171
  • 哪些情形会构成战时逃避服役罪?
    哪些情形会构成战时逃避服役罪?

    行为满足下列条件的,会构成战时逃避服役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侵害的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0-02-25 63
  • 战时拒绝服役罪如何构成呢?需要哪些条件
    战时拒绝服役罪如何构成呢?需要哪些条件

    构成战时拒绝服役罪的构成条件是: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拒绝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020-08-14 59
专业问答更多>>
  •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管理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服,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

    2022-06-26 15,340
  • 哪些条件会构成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

    符合以下条件会构成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 1、主体条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条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客体条件: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 4、客观条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

    2022-05-22 15,340
  •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1)客体要件。本罪侵权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我国宪法规定,依法服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根据兵役法的规定,我国公民无论民族下的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服务兵役的义务,应征公

    2021-10-11 15,340
  • 一般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有哪些呢?

    第三百七十六条第二款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关法律] 《兵役法》第六十一条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

    2022-08-1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 01:34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指的是在战时兵役部门向公民发出应征服役通知时,公民拒绝或者逃避兵役部门的应征,情节严重的行为。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了兵役管理活动秩序。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依法服兵役是

    1,007 15,340
  •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01:18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三点: 1、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2、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

    6,585 15,340
  •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1,660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