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格否认诉讼问题研究有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6 22:02:56 213 人看过

公司人格否认又称“刺破公司面纱”或“揭开公司面纱”,是指为了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保护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突破公司的有限责任原则,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社会公众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维护公司法律制度可持续运作的一种法律措施或法律制度。

《公司法》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人格否认诉讼的适用标准

当前,关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实施实践中比较尴尬,一方面,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的法律地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形,如一套人马几块牌子的壳子公司、家庭公司、夫妻公司、母子公司等,这些公司相当一部分被股东滥用,许多公司确实存在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形,但是实践中无法有效地利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来保障债务人利益;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由于业务能力以及立法规定模糊等客观原因导致各级法院未能有效地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从而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及法律公正,因此探寻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标准,并将该标准立法化,是摆在我国立法机关的重要命题,笔者总结目前学术界的不同观点,提出适用公司人格否认的主客观要件如下:

1、前提要件

公司人格否认的前提是公司必须合法成立,依法取得公司法人资格。没有依法成立的公司或虽依法成立的公司但已经不符合公司存续要件的公司,当然不能适用公司人格否认。

2、行为要件

行为要件主要指股东实施了滥用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责任有限的法律地位的客观行为。综合来看,下列情形可以判定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的客观行为:

(1)混同,包括财产混同或人格混同或业务混同

A财产混同:公司营业场所、主要设施、公司资本、公司财产利益一体化,互相混合使用无法分开。公司财产混同还可表现为公司的盈利与股东的收益之间没有区别,公司财务混乱,无法有效区分公司财产或个人财产,股东借此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或责任。

B人格混同:公司与股东或公司与其它公司之间已混为一体没有严格区分,名为公司实为个人等,属于公司人格混同。实践中如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一人组建多个公司、相互控制的母子公司等情形属人格混同。

C业务混同:公司与股东或公司与其它公司从事相同业务,公司的交易行为及交易价格无法独立掌控;交易资金、公司业务无真实记录,公司在客观上丧失独立性。

(2)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合同义务

实践中股东滥用公司人格,以公司名义承担与公司并不相称的风险,造成股东享受利益,公司独立承担风险的状况。表现为:

A以逃避债务为目的,转移资产,终止原公司,另设新公司实现逃债目的,属典型的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

B利用债权人对公司人格的信赖,以公司为工具,在交易中骗取利益。

C规避契约上的不作为义务。

(3)虚拟股东

虚拟股东是指公司的股东人数没有达到法定人数,股东采取虚拟等方法使公司股东人数达到法定标准,实际仍为个人控制的情形。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有夫妻公司、家庭公司等形式5。

3、结果要件

股东的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已经造成债权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遭受损害,该种损害的直接表现为公司无法清偿公司债务致使债权人利益受损。如果公司的财产足以清除债务,则不得适用公司人格否认。

4、因果关系

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行为与债权人或社会公共利益遭受损失之间必须有内在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即正是因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导致债权人的利益遭受损失,否则不得适用公司人格否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3日 06: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公司人格否认相关文章
  • 单位犯罪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问题
    1、单位犯罪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与刑事责任承担最高人民法院《关干审埋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正式明确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时触犯刑律,否认公司人格,因为单位已不具备责任能力,沦为股东操纵者的工具,其违法行为由控制股东实施,此时揭开单位面纱,追究操纵股东的刑事责任,才能实现预防和惩治犯罪,矫正滥用公司人格的目的。2、单位犯罪人格否认情形单位犯罪后被否定其主体人格,实务中追究操纵股东刑事责任的情形不应无限制扩大,应限制在以下范围(1)公司存在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公司虚假出资与抽逃出资行为使公司丧失了存在的物质前提。在侵害法益,触犯刑律时,应该否认其人格,由股东承担刑事责任。(2)公司设立的目的违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公司如用于非法目的,依法直接否认其人格,由参与犯罪
    2023-02-18
    72人看过
  • 公务法人问题研究
    关键词:学校/公务法人/法人法》第17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1982年国务院发布)授权收容遣送站负责对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15]乔育彬:《行政组织法》,第302页。[16]参见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第95页;翁岳生:《行政法与现代法治国家》,1990年9月版,第131-158页。[17]在判例中,学校当局之入学许可、学校之分配、参加高中毕业考试之许可、博士学位之授予、退学或开除、留级、授予大学教师资格、拒绝发给毕业证书等,行政法院认为有审查权限。参见翁岳生:《行政法与现代法治国家》,第144页,147页。[18]参见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第100页。[19]转引自李震山等:《当代公法理论—翁岳生教授六轶诞辰祝寿论文集》台湾月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中国政法大学教
    2023-06-06
    305人看过
  • 行政许可诉讼问题研究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审议通过,并于200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公共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同时,这对于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巩固行政审批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改革,贯彻实施wto规则的基本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一、行政许可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根据《行政许可法》第2条规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又称行政审批,作为行政机关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
    2023-06-06
    239人看过
  • 行政诉讼范围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有关规定,列举了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于受案范围的规定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得到理论界及立法者的重视。关键词:行政诉讼范围问题完善一、我国法律对行政诉讼范围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列举式与概括式相结合为基础,排除条款为补充的方式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行政诉讼法》直接列举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了八类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即1、不服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而提起的行政诉讼;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而提起的行政诉讼;4、对申请领发许可证、执照要求予以拒绝或不予答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5、对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而提起的
    2023-05-22
    251人看过
  • 关联交易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透视关联交易的本质。在该部分中论述了关联交易的定义;关联主体的范围;关联公司的特性及关联交易的控制形式和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我国法人制度的立法问题是关联交易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法律根源。在本部分中剖析了我国法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法人制度,建立关联交易平衡机制。第三部分:确立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防范关联交易,维护债权人利益。在该部分中,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本质及特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的应用和不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执行程序中引入的理由。公司是具有独立人格,在法律上与它组成分子——股东分离而为独立的法律主体,是一种法律技术的运用。法人制度原为因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大众的便利及公共利益的处置而创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竞争力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企业
    2023-04-27
    474人看过
  • 一人公司犯罪主体问题研究
    在我国以往的法律规定中,是不承认一人公司的法人资格的。我国的新公司法已于2006年1月1日生效,对一人公司作了特别规定。随着该法的颁布实施,一人公司无论在商事领域还是在刑事领域,都出现了新的问题。在刑事领域,一人公司犯罪中如何区分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显得尤其重要,故笔者就一人公司犯罪主体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一人公司的概念及分类一人公司,顾名思义是指股东仅有一人,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者所有股份的公司。广义上的一人公司包括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股份有限公司,我国新公司法仅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故本文所指一人公司仅指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就一人公司而言,有形式上的一人公司与实质上的一人公司之分。形式上的一人公司是指无论形式上和实质上,公司的出资额仅为一个股东持有;而实质上的一人公司是指形式上公司的股东为复数,但实质上只有一人为公司的“真正股东”,其余“股东”只是为了真正股东的利益而持
    2023-06-11
    269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治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司人格否认是指当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出现混同时,法院可基于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临时否认公司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法律效力,直索公司股东的无限责任,从而恢复法律的公正与平衡。 这种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打破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固有缺陷... 更多>

    #公司人格否认
    相关咨询
    • 公司法人格否认之诉的问题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6
      即股东滥用公司人格,以公司名义承担与公司并不相称的风险,造成股东个人享受利益,公司承担义务的状况。表现为:1、以逃避债务为目的,转移资产,终止原公司,另设新公司实现逃债目的;2、利用债权人对公司人格的信赖,以公司为工具,在交易中骗取利益;3、规避契约上的不作为义务
    • 研究所能否施工问题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01
      公安部门的做法是违法的,不能干涉民事纠纷,可以投诉或起诉。
    • 公司人格否认诉讼时效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1-21
      公司人格否认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遗弃罪相关问题研究有什么?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17
      关于遗弃罪相关问题研究有如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遗弃行为的性质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均明显地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若仍根据传统观点对遗弃罪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界定,势必会导致其与社会现状的需求出现偏差。故此,应当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借鉴国内外遗弃罪的立法经验与相关理论,从司法与立法两个层面对我国遗弃罪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和完善。在遗弃罪的司法认定方面,应当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遗弃罪
    • 什么是公司法上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公司人格否认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23
      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以上规定构成了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又称“刺破公司面纱”或“揭开公司面纱”,或称为“直索理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