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系列谈之一:管理层收购(MBO)的内涵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7 15:40:33 204 人看过

管理层收购MBO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曾经风靡一时,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MBO近些年才开始试行并逐步兴起。由于MBO在明确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对企业管理、尤其是对管理者产生积极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着手实施MBO,我国更有专家将2003年定为MBO年。目前,我国已有宇通客车、粤美的、深圳方大、佛塑股份等上市公司试行了MBO方案。

MBO在西方发起的动因主要是解决经理人代理成本等问题,意在解决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企业的资产结构。而我国的产权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产权制度,这就决定了中国MBO的动因和特点决然不同于西方。同时,MBO在西方的兴起也是因为可以综合应用各种完善的融资工具的结果,而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融资工具,因此在中国现阶段的MBO操作与国外的MBO操作必然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MBO理论及其操作实践,力图诠释我国本土化的MBO方案,希望对MBO感兴趣的企业能够从中获益。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

y-o

t,MBO),又称经营层融资收购,国内一般译为管理者收购、管理层收购或管理层融资收购,即为管理层利用杠杆融资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具体来说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股份的行为,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并购方式,是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提升管理价值的一种激励模式。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完成由单纯的企业管理者到企业主人的转变。MBO的实行,意味着对管理作为一种资源价值的承认。通常,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出资成立职工持股会或上市公司管理层出资成立新的公司作为收购主体,一次性或多次通过其授让原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份,从而直接或间接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MBO通过设计管理层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的特殊身份,希望企业在管理层的自我激励机制,以及在高负债的外部约束下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说,MBO最重要的目标是做大蛋糕,管理层在蛋糕的增量中利用融资杠杆获得超额利润,同时给MBO融资的一方也在增量蛋糕中获得高额回报。

管理层收购的基本出发点是解决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降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解决内部激励、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方式有许多种,而MBO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在探索解决国有股减持的方法,MBO在我国是近两年出现的新生事物。直观来看,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内部激励不足和扭曲的情况下,管理层收购不可避免地成为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激励不足的一种选择。在我国国民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下,可能会更有成效。

根据被收购公司不同的资产结构、经营层的收购意愿,以及被收购公司原股东的转让意愿,MBO的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经营层收购股东的公司

经营层收购母公司下属的子公司

经营层收购母公司下属的业务部门

经营层收购母公司

国企改制选择MBO的原因

国企,改制,民企,国有资产,解聘,市场国企改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块硬骨头。今天,我们要探讨,国企为什么要改制,又为什么难改?直到今天,对国企改制的必要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产权问题上。这只是其一,其实还有其二。在竞争性领域,国企难以和民营企业直接竞争,即便国企领导人尽心尽责,从不牟私利。为何在竞争性领域,国企的产品和民企的产品在同一市场上竞争,也就是只能卖大体相同的价格。国企要生存,就必须在成本上和民企相仿。然而,这对国企来说,是难以做到的。民企可以把工资压得很低,而国企难以做到。民企可以不付多少代价随意解聘工人甚至经理人员,而国企要解聘一名正式工人要支付一大笔钱来“买断工龄”,还要经过比较复杂的程序,而解聘高层管理人员要经过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民企的工作时间可难以想像得长,可以不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福利,但国企就不行。对企业特别有用的人才,民企可高薪聘请,不拘一格,而国企薪金要按级别来定等等,结果导致国企在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成本上的劣势。既然国企难以在竞争性领域生存,就要改制,但改制也很难,需要一个资本市场来转卖这些国有资产,要有买家。股市和产权拍卖市场的作用都很有限。无论是在股票市场还是产权市场,要改变国企经营就要有真正想通过购买国企最终以参与经营或获得经营权为目的的战略投资者才行,而且这些战略投资者本身是非国有的。然而,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并不很多。这就意味着,国有资产的资本市场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不可能卖出好价钱。硬要卖,就只能卖个跳楼价,从而会被指责为国有资产流失。至于不规范的操作普遍存在而且难以避免,又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既然国企很难普遍找到合适的买家,就不得不选择管理层收购(MBO)。但如果MBO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企改制,是注定不会成功的。现在剩下的国企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如果现有的管理层能买下其中一定的比例并由此获得企业的经营权且资金由管理层自己出,不要问,至少这些管理层的主要人员严重涉嫌财产来源不明罪。如果国企老总是廉洁的,且通常应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成员,应没有什么个人财产。把国企交给这些严重涉嫌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人来经营结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由银行贷款给他们来买且不可能有足够的担保,那问题也很糟:如果这些经理人把企业弄好了是自己的,如果弄砸了,根本不用承担多大的责任,因为承担不起。如此,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并激化社会矛盾。至于在经理人收购前,恶意、不好好经营造成国有资产贬值从而有利于低价收购,则更难监督。从以上讨论来看,在中国大范围进行国企改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只能是找一种相对来说,流失得少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倒不反对在一定范围内MBO,只是希望原来的国有资产到了管理层手中之后,千万不要因为来之太易就不珍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3日 12: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母公司相关文章
  • MBO系列谈之六:实施MBO风险分析
    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MBO还是比较新颖的企业并购方式,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还没有出台,因此大多企业在考虑MBO方式时,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MBO的诸多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大致来说有:政策风险由于中国的MBO更多地担负着解决企业产权改革的使命,因此比较敏感,尤其是目前在中国的证券市场,绝大多数企业是国有企业,国有股东的变更需要经过财政部的审批,而且经常要面对国有资产是否流失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此无形当中给企业MBO的操作带来了难度,目前已经尝试的宇通客车等案例大都因为审批问题而处于等待状态。因为政策审批的原因,使得中国的MBO更多只是暗流涌动,已经尝试操作MBO的企业也大都低调。法律风险目前我国对于MBO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法律规定,更多的是涉及国有及集体资产转让的规定,包括:《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因此,将
    2023-06-05
    293人看过
  • 我国管理层收购(MBO)重启之思考
    [摘要]我国管理层收购经历2003年的暂停后,随着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又一次启动其在产权改革中的应用步伐。本文分析了2005年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学角度提出了如何进行管理层收购的一些思考。[关键词]管理层收购;重启;思考[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56(2005)04-0067-042005年4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办法》(简称《办法》)规定:可以探索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简称MBO),大型国有企业的国有产权或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这是两大部委首次以文件形式公布对企业MBO的态度,意味着国家给国有中小企业MBO亮了绿灯。在经过2003年3月,财政部发至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财企
    2023-06-05
    269人看过
  • 管理层收购MBO的理论与方法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Buyout)是并购的一种,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并购方式。MBO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由于这种方式在解决并购最关键的融资问题上,是通过向目标公司的内部员工出售股权,在西方国家这一做法可以减免税收,减低并购成本而得以盛行。MBO通过设计管理层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的特殊身份,希望企业在管理层的自我激励机制以及在高负债的外部约束下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MBO最重要的目标是做大蛋糕,管理层在蛋糕的增量中利用融资杠杆获得超额利润,同时给MBO融资的一方也在增量蛋糕中获得高额回报。,管理层收购的基本出发点是解决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降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
    2023-04-26
    239人看过
  • 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与特征
    (一)国外关于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管理层收购,源自英文managementbyot或managementby-ots,缩写为MBO。其中的management对应的中文含义为公司的管理阶层,这主要是从群体角度进行的界定,因此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理,后者即manager,是指对公司或公司的分支机构、部门拥有一定控制权并有一定独立决定权的人,主要是从个体角度进行的界定;byot,是指买下所有权,或者买下......的生意。管理层收购,直译即是公司管理层通过购买公司所有权而控制所管理公司的行为。也有译为管理者收购、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司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自产生之始,便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关于其概念,迄今仍无一个统一的界定。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管理层收购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版本,其中,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如下: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管理层收购研究中心(CMBOR-
    2023-08-17
    144人看过
  • 论管理层收购(MBO)是如何进行的
    管理层收购又称MBO(ManagementBy-ots),即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一、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是否适合实施MBO判断一个企业是否适合进行MBO常常是决定MBO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判断能否完成MBO的关键。一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否有核心的管理者,该管理者在企业中拥有无可置疑的贡献和权威;二是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和资产规模适中。相对来说,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经营现金流稳定,资产总量规模较小的,更适合完成MBO,操作难度较小;三是公司股本结构合适。比较而言,公司的股本规模较小,股权相对分散,原有职工持股有一定数量更容易完成MBO;四是公司所处的行业为竞争性行业,该公司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判断是否能够完成MBO的关键因素。在此需
    2023-04-26
    420人看过
  • MBO收购
    MBO收购
    MBO收购股份一般要达到上市公司在外发行股份的90%以上,之后再对股权结构进行进一步集中,保证管理层和中介机构对公司的私有化,最终目标是全部收购完成后公司下市(目标公司最终成为杠杆融资的载体和承担者)。由于MBO收购必须要使用被收购企业的现金来支付部分收购资金,所以收购人除管理层外其余的股东必须是关联交易人,否则其他股东将因此而受到经济损失。因此当企业进行MBO收购时,其他股东必然要求获得同等待遇或选择卖出股票,其最终结果是:当MBO收购完成后,被收购公司必然变成私有化公司。
    2023-06-18
    181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类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母公司
    词条

    母公司是指拥有另一个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对另一个公司实行实际控制的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母公司最基本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持有子公司的股份,而在于是否参与子公司业务经营。 ... 更多>

    #母公司
    相关咨询
    • MBO收购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2-24
      MBO收购的一般程序是: (1)检查和确认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若干年财务和现金流情况;; (2)对供应商、客户和分销商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目标公司现存经营管理和制度上的问题及改进潜力进行研究; (3)收购存在的法律障碍和解决途径,收购有关的税收入事项及安排。
    • 收购的内涵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5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公开收购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依法发行上市的的股份以达到对该公司控股或者合并目的的行为。其主要内涵可作如下理解:其一,上市公司收购的目标是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物是上市公司发行的股份,而不是目标公司的具体资产;其二,上市公司收购的主体是投资者,投资者即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经济实体;其三,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股或者取得控制权。收购成功后,收购方一般并不将目标公
    • 管理层收购的风险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5-07
      首先会有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造成不利后果。其次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这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程序合法、一致行动等方面不合规导致收购失败。
    • 收购管理层风险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12
      1、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造成不利后果。2、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这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程序合法、一致行动等方面不合规导致收购失败。3、反收购风险,由于有些并购并不是两厢情愿,目标公司在面临敌意收购时,为了争夺公司控制权,董事会采取的反并购措施导致并购两败俱伤。
    • 什么是管理层收购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25
      管理层收购在英文中简称MBO,是指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利用借贷融资买断或控制公司的股份,旨在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公司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主要投资者是目标公司的管理人员,或是管理人员与投资者结成的联盟,通过MBO,他们的身份由单一的经营者角色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双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