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5 08:52:49 431 人看过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确定标准,也即刑事法律对于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立法方式。世界各国刑法虽然普遍对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确认精神障碍是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各国刑法所规定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或所采用的立法方式,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物学标准

所谓生物学标准,即行为人被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仅以其患有刑法所规定的精神障碍为唯一标准。属于此种判定标准的立法例,以属于大陆法系的1810年法国刑法典(修订至1975年)最具代表性。法国刑法典第64条:精神错乱中所为之犯罪行为,不构成重罪或轻罪。属于大陆法系斯堪的纳维亚分支的挪威、瑞典、丹麦等国刑法的规定,与法国相同,其中,挪威刑法典第44条:精神病人或丧失知觉人之行为,不罚。瑞典刑法典第5条:精神薄弱与精神病均无责任能力。丹麦刑法典第16条:精神病及其同等症、重性精神薄弱均无责任能力。(又译:精神错乱或患其他相类之疾病或经宣告精神耗弱而无识别能力者,其所为之行为不罚。)。1867年比利时刑法典也采用了这种立法方式。

此外,其他一些国家的刑事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单纯生物学标准的倾向。例如,1899年芬兰刑法典(修订至1986年)第3章第3条第1款:精神病人、年老心智有缺陷之人或因诸如此类的原因而实施之行为,不罚。即采用了单纯生物学标准。但该法第3章第3条第1款和第4条第1款分别就短暂精神错乱者的无刑事责任能力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所作的规定,却采用了后述折衷立法方式。故芬兰刑法实际采用的是生物学标准-折衷标准混合制立法方式。再如,瑞士初期的刑法草案也采用单纯生物学立法方式,其1893年刑法草案第8条,1894年刑法草案第8条第1款和1896年刑法草案第11条第1款均规定:行为时患精神病或痴愚,或在无意识状态者,不罚。后几经演变,其晚期的刑法草案和现行刑法均采用了后述折衷(混合)标准。属于大陆法系的芬兰刑法和瑞士刑法的规定,反映了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向更为科学、进步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除上述表现形式之外,在采用生物学标准的刑事立法例中,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即仅从刑法规定的字面意义或形式上看,完全采用生物学标准,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却实际采用折衷标准。例如,受大陆法系影响颇深的日本刑法典第39条:心神丧失人之行为,不罚。心神耗弱人之行为,减轻其刑。即在立法上采用单纯生物学标准,但日本的刑事审判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却认为:心神丧失,是指由于精神障碍没有辨识事物是非善恶的能力,或因此种辨识而缺乏行为能力的状态;心神耗弱,是指精神障碍未达到心神丧失的能力欠缺程度,但其能力显著减退的状态。又如,旧中国1935年刑法第19条:心神丧失人之行为,不罚。精神耗弱人之行为,得减轻其刑。即在立法上同样采取单纯生物学标准,而其司法解释却认为:刑法上之心神丧失与精神耗弱,应依行为时精神障碍程度之强弱而定,如行为时之精神对外界事物全然缺乏知觉、理会、判断作用而无自由决定意识之能力者,为心神丧失;如此项能力并非完全丧失,仅较普通人之平均程度显然减退者,则为精神耗弱。这种在立法上采用生物学标准,在实务中适用折衷标准的状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单纯生物学标准的局限性和不便实际操作的缺陷,并表明了折衷标准的科学性及其便于操作的优点。

二、心理学标准

心理学标准,即行为人不被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仅以其达到刑法所规定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状态导致的结果作为唯一的标准。此类判断标准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心理状态标准

所谓心理状态标准,是指仅以行为人达到法定的心理状态,作为判断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属于这种判断标准的刑事立法,目前极为鲜见,且仅存于大陆法系中。如荷兰刑法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这种立法方式。荷兰刑法典第37条:无论任何人之行为,若基于其智力之无完备发展或疾病之扰乱,均不处罚。其特点在于,将心理状态作为判断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

(二)心理状态—心理结果标准

所谓心理状态—心理结果标准,是指不仅为以行人具备特定心理状态,而且要求行为人的特定心理状态必须导致法定的心理结果,作为判断行为人无刑事责任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属于这种判断标准的刑事立法,相对于前一种为数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分别属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西班牙刑法典和印度刑法典。西班牙刑法典第8条第1项明确规定:心神丧失或精神暂时不正常致无法判断其刻意所从事之罪行者,为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况之一。印度刑法典第84条:一个人由于精神不健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是否错误或违法的情况下所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此外,属于大陆法系的德国旧刑法草案和意大利旧刑法也采用了这种立法方式。德国旧刑法草案(1869年)第46条:行为时,行为人失却自由之意志决定者,其行为不为重罪或轻罪。意大利旧刑法第46条:行为者于行为时,其精神因赢弱或先天之原因,而陷于不能自由决定之状态,不罚。但值得注意的是,德、意两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能力判断标准的规定,后来均演变为颇为典型的折衷方式。

(三)心理学标准—折衷标准混合立法方式

这种标准,即在刑法所确定的刑事责任能力判断标准中,既包含有心理学标准的成份,又包含着兼采生物学与心理学折衷标准的成份。例如,泰国刑法所采用的标准即属于此种,泰国刑法典第65条第1款:犯罪时不能辨识其行为之性质或违法性,或因心神缺陷、精神病或精神耗弱而不能自我管制者,不罚。该条第2款:行为人对其行为之性质或违法性,能为部分之辨识或自我管制者,仍应处罚,但法院得减轻其法定刑。上述第1款的前段内容显然采用的是心理学标准,而该款的后段内容却明显属于折衷标准,与此相应,上述第2款的规定也是以双重标准作为判断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基础。这种心理学标准—折衷标准混合立法方式的特点在于,既保留着心理学标准的痕迹,又表现出向完全的折衷标准过渡的发展趋势,而且这种发展趋势,已经在完全采用折衷标准的刑事立法(如泰国刑法修正草案)中得到证实

三、折衷(混合)标准

折衷(混合)标准,即兼采生物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的立法方式。其内容为,行为人不仅必须患有刑法所规定的精神障碍,而且其所患精神疾病必须引起法定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果,方可被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此类标准为当代大多数国家的刑法所采用。仅以分别属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德国和加拿大两国刑法为例,联邦德国刑法典第20条:行为人于行为之际,由于病理的精神错乱、深度的意识错乱、心智薄弱,或其他严重的精神反常,致不能识别其行为之违法,或不能依其识别而为行为者,其行为无责任。第21条:行为人于行为之际,由于第20条所列各原因,其识别行为违法,或依其识别而为行为之能力,显著减弱者,得依第49条第1项减轻其刑。加拿大刑法典第16条:(1)行为或不行为于心神丧失时发生者,不受有罪之判决;(2)本条所称心神丧失指先天白痴或患心理疾病达于不能知悉其行为或不行为之性质,或不能了解其系错误之精神状态;(3)具有特别幻想症之人,于其他方面表现正常者,除其幻想症使其相信事物状态之存在足致其行为或不行为为合理或可予宥恕外,不得以心神丧失为理由而为无罪之判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2日 16: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怎样确定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
    1、按年龄分:(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这是负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某些犯罪的刑事责任。这是负相对的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3)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2、按精神状况分:(1)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2)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3)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属于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一、确定刑事责任能力该怎么进行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达到16周岁年龄的人犯罪,将负担的是一种完全的刑事责任。这是我国法律基于已满16周岁的人一般心智和体力皆已成熟的考虑而作出的推定规定。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2023-03-29
    148人看过
  • 怎么确定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
    一、怎么确定刑事责任能力1、按年龄分:(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这是负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某些犯罪的刑事责任。这是负相对的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3)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2、按精神状况分:(1)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2)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3)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属于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二、确定刑事责任能力该怎么进行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达到16周岁年龄的人犯罪,将负担的是一种完全的刑事责任。这是我国法律基于已满16周岁的人一般心智和体力皆已成熟的考虑而作出的推定规定。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2023-04-17
    272人看过
  • 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几种标准
    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犯罪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无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减弱,其刑事责任相应地适当减轻。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年龄,并且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患病等原因会丧失或减弱刑事责任能力。分类:1.根据年龄已满十六周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已满七十五周岁2.生理及心理: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精神正常时要承担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拓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
    2023-02-19
    163人看过
  • 刑事责任能力的分类标准
    刑事责任能力分类标准如下:一般说来,影响和决定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的知识和智力成熟程度,二是精神即人的大脑功能正常与否的状况。前者主要受到人幼年向成年成长的年龄因素的制约。后者则受到人是否患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的种类、程度和特点的影响。此外,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的丧失对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生理功能状况等因素,我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能力程度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凡年满18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且智力与知识发展正常的人,都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其辨认和控制能力完全具备,因而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负全部的刑事责任,不能因其责任能力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减轻刑事责任。二
    2023-04-22
    102人看过
  • 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是什么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达到16周岁年龄的人犯罪,将负担的是一种完全的刑事责任。这是我国法律基于已满16周岁的人一般心智和体力皆已成熟的考虑而作出的推定规定。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与上面所提不同的是,这里所应负的刑事责任年龄,是相对的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也就是说,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仅仅是犯上述犯罪行为时才负刑事责任。3、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这里也应注意,这个年龄阶段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5、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养。6、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7、精神病人在不能
    2023-04-03
    84人看过
  • 刑事责任能力划分标准
    刑事责任能力
    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已经向大家介绍过许多与刑事责任有关的知识和概念,也对影响刑事责任承担的因素有过简单的介绍,今天我们来谈谈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另一个话题: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所谓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指一个人具备《刑法》意义上的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并且依照法律能够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这样的人如果实施了犯罪行为,就应当依法承担的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对其犯罪行为及本人所做的否定评价和谴责,承担一定程度的惩罚。同时,根据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程度不同、年龄不同等具体情况又进一步将刑事责任能力划分为了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以及无刑事责任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会为自己所犯的罪行承担完整的刑事责任。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在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候会减轻和从轻处罚。而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按照法律规定将不承担刑事责任。以上,就是刑事责任能力划分的相关介绍。一、刑事责
    2023-04-04
    136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标准
      四川在线咨询 2021-08-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从心理学或精神病学方面了解,“辨认”指的是意识、智能和认知方面的功能,“控制”指的是情感与意志。辨认障碍表现为行为人不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不懂得自己行为是非对错的社会意义,控制障碍指的是“不能以其辨认而为行为”,明知违法,却不能控制。刑事责任能力在这里指的是行为人于其行为时的辨认或控制
    •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08
      犯罪主体中的刑事责任年龄,是依行为时为准还是依结果发生时为准,这涉及到对年龄的实际确定问题。在行为与结果同时的场合,对其确定一般不发生问题。但是,当行为结果不同时时,则涉及到以哪一个时间去确定其年龄的问题。这一问题之所以需要明确,是因为在有些案件中,行为时被告人尚未满14周岁(或者未满16周岁、18周岁)而当结果发生时,被告人却满了14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18周岁),在这时,如何确定其年龄,便
    • 如何确定刑事责任的能力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05
      刑事责任的能力的确定: 1、按年龄分: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属于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某些犯罪的刑事责任,负相对的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3)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2、按精神状况分: (1)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2)尚未完全丧失或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刑事责任怎样确定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24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如何担责?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什么是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是指刑法中规定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主体。规定的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四种情况:1、已
    • 关于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怎么处罚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11
      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处罚: 1、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