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是否涉及刑事犯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4 10:54:47 246 人看过

如果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涉及刑事犯罪: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如何判定是否造成专利侵权

侵犯专利权”行为成立的要件

1、存在有效的专利权

2、发生了法定的侵害行为

3、所发生的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

4、侵害行为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广义)

5、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包括明示和默示)

6、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7、行为人实施的技术、设计方案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前述七个要件是认定侵犯专利权行为成立的充要条件,缺一不可;

专利侵权案件的处理或审理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对于前述七个要件的满足与否进行判断。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3日 10: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专利侵权相关文章
  • 专利侵权是否构成犯罪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标准是什么判断是否构成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确定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应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对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可以用于理解该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1)外观设计专利权人在侵权诉讼中,应当提交其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图”,说明其外观设计保护的独创部位及内容;专利权人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时已向中国国家专利行政部门提交“设计要点图”的,专利档案可以作为认定外观设计要点的证据。(2)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请求保护色彩的,应当出具中国国家专利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据,用以确定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3)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排除仅起功能、效果作用,而消费者在正常使用中看不见或者不对产品产生美感作用的设计内容。(二)审查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是否属于同类产品,不属于同类产品的,不构成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假冒专利行为会构成犯罪吗假冒他人专利,
    2023-06-01
    101人看过
  • 侵犯专利权应否负刑事责任
    1、如果侵犯专利权要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来说,侵犯专利权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只规定了假冒他人专利罪,而没有规定侵犯专利权罪。假冒他人专利和侵犯专利权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对于专利侵权,专利工作主管部门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责令改正,处以罚款,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主管专利工作的部门也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请求调解专利侵权赔偿金额,制造同一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的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检索报告,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专利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九条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或者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由专利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可以处以
    2023-05-07
    244人看过
  • 侵犯专利权刑事责任
    根据专利法,侵犯专利权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当然如果构成了犯罪就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了。关于赔偿的数额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侵权主要给予民事制裁,但有时也需要刑事制裁。因为侵权不仅仅涉及专利权人的财产权,有时也会涉及到公共利益。我国《专利法》对假冒他人专利、泄露国家机密以及徇私舞弊这三种规定了刑事责任。并在《专利法》中做了相关规定。
    2023-06-01
    290人看过
  • 卖黑油是否涉及刑事犯罪?
    卖黑油属于我国刑事法律规定中的非法经营行为,对于此种行为立案的标准是:行为人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其中,虽然没达到相应数额,但行为人两年中因为同种非法行为受到过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的,应该受到刑事法律制裁。汽车卖黑油被抓会怎样贩卖黑油涉嫌非法经营罪,具体处罚会根据贩卖的金额而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于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1万以上即可构成犯罪。对于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10万以上即可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3-07-01
    176人看过
  • 侵犯专利权的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依照专利法和刑法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专利侵权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还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侵犯专利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1、停止侵权停止侵权,是指专利侵权行为人应当根据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处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实施的专利侵权行为。2、赔偿损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3、消除影响在侵权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给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的商誉造成损害时,侵权行为人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承担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承认自己的侵权行为,以达到消除对专利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依照专利法和刑法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
    2023-03-03
    109人看过
  • 专利侵权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吗
    专利侵权行为,涉及到假冒专利行为的,构成刑事犯罪。《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能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能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什么是专利侵权专利权是专利人利用其发明创造的独占权利,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构成专利侵权行为的要件包括两个方面: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其中,形式要件主要有:其一,实施行为所涉及的是一项有效的中国专利;其二,实施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其三,实施行为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并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为衡量其情节
    2023-08-12
    421人看过
换一批
#专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专利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以生产经营或者谋取一定的利益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他人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 更多>

    #专利侵权
    相关咨询
    • 专利侵权是否涉及刑事犯罪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2
      专利侵权行为,存在情节严重的假冒专利行为,构成刑事犯罪。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专利侵权是不是涉及刑事犯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1-16
      专利侵权一般是不涉及刑事犯罪的。但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当认定为犯罪行为,由审理的人民法院对该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专利侵权是不是涉及刑事犯罪?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06
      专利侵权一般是不涉及刑事犯罪的。但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当认定为犯罪行为,由审理的人民法院对该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专利侵权纠纷是否涉及侵权?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4
      专利权属纠纷一般属于侵权纠纷,属于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一般的侵权类型有: 1、侵害财产权的侵权行为; 2、侵害人身的侵权行为; 3、侵害人格利益的侵权行为; 4、侵害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5、侵害身份权的侵权行为。
    • 专利侵权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07
      专利侵权一般是不涉及刑事犯罪的。但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当认定为犯罪行为,由审理的人民法院对该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