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犯的认定是怎么样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1 11:41:12 85 人看过

吸收犯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认定。吸收犯是事实上有数个不同行为,其中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而只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前后行为在性质或程度上有轻重差别时,重行为应当吸收轻行为;

(二)实施行为吸收预备行为。有预备行为又有实施行为时,预备行为为实施行为所吸收;

(三)主行为吸收从行为。某人在干共同犯罪中,开始为从犯,后来成为骨干分子。

吸收犯依照吸收行为成立后的罪名论处,不适用数罪并罚。

一、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都以非法集资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容易混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一、犯罪的目的不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而集资诈骗罪的目的则是企图通过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进行赢利,在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公众存款的目的。这是两罪最本质的区别。

二、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方法不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而集资诈骗罪则不以行为人是否使用了诈骗方法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

三、侵犯的客体不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秩序,而且侵犯了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集资诈骗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3日 18: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吸收犯相关文章
  • 重罪吸收原则是怎么样的?
    一、重罪吸收原则是怎么样的?重罪吸收原则是符合特定的情况之下,应当是按照《刑法》当中择一重罪处罚原则来进行处罚。以下情况会择一重罪处罚:1、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的,以想象竞合犯论,择一重罪处罚。(同样适用于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等)2、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3、生产、销售刑法第141~148条产品,构成规定犯罪,同时又构成第140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4、伪造货币后出售或运输的,以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5、购买假币后使用的,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6、行为人在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后又利用这些票证进行诈骗活动,是牵连犯,应择一重罪论处。7、在暴力抗税中致人重伤或死亡,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断原则,从一重罪论处。8、实施骗取出口退税犯罪,同时构成虚开增殖税
    2023-04-29
    467人看过
  • 刑法对吸收犯的规定
    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为另外一个犯罪行为所吸收,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仅以吸收的那个行为来论罪,对被吸收的行为不再予以论罪的情况。两种行为之间所以具有吸收关系,是因为它们通常属于实施某种犯罪的同一过程,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前行为可能是后行为发展的必经阶段,后行为可能是前行为发展的自然结果。一、吸收犯的形式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吸收犯一般具有以下几种形式:1、重行为吸收轻行为。这里的重轻是根据行为的性质确定的,主要是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2、主行为吸收从行为。这里的主从是根据行为的作用区分的,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或次要作用的是从行为,其余是主行为。3、实行行为吸收非实行行为,这里的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是根据刑法的规定划分的,实行行为是由刑法分则加以规定的行为,而非实行行为是刑法总则加以规定的,例如预备行为、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等,例如犯罪分子为杀人进行预备活动,然后将被害人杀死。在此,杀人
    2023-02-17
    355人看过
  • 对于吸收犯如何判断认定
    吸收犯是事实上有数个不同行为,其中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而只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前后行为在性质或程度上有轻重差别时,重行为应当吸收轻行为;(二)实施行为吸收预备行为。有预备行为又有实施行为时,预备行为为实施行为所吸收;(三)主行为吸收从行为。某人在干共同犯罪中,开始为从犯,后来成为骨干分子。吸收犯依照吸收行为成立后的罪名论处,不适用数罪并罚。一、吸收犯的特征是什么?(一)数个相互独立的犯罪行为的存在,是吸收犯成立的前提条件。吸收犯是数个犯罪行为之间的吸收,如果只有一个犯罪行为,便无吸收的必要。吸收犯的数个犯罪行为应该是独立的。(二)吸收犯所具备的数个犯罪行为,均发生在一个犯罪过程中。这是吸收犯的本质特征。吸收犯只发生在同一犯罪过程中的数个行为之间。所谓“同一犯罪过程”,包括三个涵义:1、主观。基于一个确定的犯罪故意,这是吸收犯的主观特征。行为人实施的
    2023-03-24
    318人看过
  • 在刑法中如何认定吸收犯?
    在认定吸收犯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吸收犯与牵连犯的交叉。椐据传统刑法理论,牵连犯是实行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因此,在牵连犯中,存在重罪吸收轻罪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牵连犯往往都是吸收犯。但是,反之则不然。吸收犯并不都是牵连犯,还有一些情况,是牵连犯这个概念所包括不了的,用其他概念也不能科学地加以说明。而吸收犯这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种高度行为与低度行为之间的吸收关系,具有一定的价值。2、吸收犯与数罪中吸收原则的区别。吸收原则是在构成数罪的前提下的一种并罚原则,这里所谓的吸收原则是刑之吸收。例如,椐据我国刑法第69条规定,数罪中有一罪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行的,只执行死刑或者无期徒行,其他刑罚不再执行。这就是采取了吸收原则。吸收犯不同于吸收原则,它是罪之吸收,而不是刑之吸收。在吸收犯的情况下本来存在两个以上的行为是数罪,但由于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高度行为将低度行为予以吸收成了一
    2023-06-23
    255人看过
  • 吸收犯处断原则的规定是什么
    在吸收犯的情况下,两个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吸收与被吸收的关系。被吸收的犯罪行为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因而只能以吸收的那个犯罪论处。因此,吸收犯在裁判上作为一罪处理。对于吸收犯,不能数罪并罚,而只能按照吸收之罪定罪处罚。具体按下列原则处理:1、行为吸收轻行为,即以数行为中最重的行为定罪处刑,其余行为被该行为吸收;2、行为吸收从行为,即如果数行为有主次之分,就按其中的主行为定罪处罚;3、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即数行为中如果某一行为是为实施另一行为所进行的准备,则该行为被另一行为吸收,只按另一行为定罪处刑。一、吸收犯的特征有哪些吸收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数个相互独立的犯罪行为的存在,是吸收犯成立的前提条件。吸收犯是数个犯罪行为之间的吸收,如果只有一个犯罪行为,便无吸收的必要。吸收犯的数个犯罪行为应该是独立的。第二,吸收犯所具备的数个犯罪行为,均发生在一个犯罪过程中。这是吸收犯的本质特征。吸收犯只发
    2023-02-20
    86人看过
  • 吸收犯应该怎样惩罚
    按下列原则处罚:1、行为吸收轻行为原则。2、行为吸收从行为原则。3、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即数行为中如果某一行为是为实施另一行为所进行的准备,则该行为被另一行为吸收,只按另一行为定罪处刑。一、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什么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3、主体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4、主
    2023-04-01
    413人看过
  • 吸收犯的客体
    吸收犯
    三是数个行为侵害同一直接客体。反之,如果数个行为虽针对同一个犯罪对象,但不是侵害同一犯罪客体,则不能构成吸收犯。如行为人抢劫某女的财物,又强奸该女,两个行为之间不是吸收犯。由此可见,所谓吸收犯就是指同一个犯罪嫌疑人,他对一个行为客体实施了多个犯罪行为,但是这多个犯罪行为都发生在同一个犯罪过程中。他的多个犯罪行为之间可以相互吸收,这里的吸收是指他的多个犯罪罪名之间可以相互吸收。最终定罪的只有一个罪名。单位犯罪的客体要件单位犯罪的客体因不同的犯罪而有所不同,主要有:(1)国家的安全;(2)社会的公共安全;(3)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4)社会管理秩序;(5)国家的国防利益;(6)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正常秩序及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无论侵犯哪类客体,在同自然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下,单位犯罪的客体与自然人犯罪的客体是一样的。
    2023-08-18
    122人看过
  • 法条竞合和吸收犯是一样的吗?
    一、法条竞合和吸收犯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吸收犯,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是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必经阶段,组成部分或当然结果,而被另一个犯罪行为吸收的情况。法条竞合犯包括且仅包括包容竞合犯和交叉竞合犯两种。法条竞合的实质是构成要件的竞合,异罪的纯粹量刑情节竞合不是法条竞合,同种犯罪不同要素结构的犯罪构成之间、特别刑法与普通刑法之间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仅仅因为具体犯罪事实而使数个法条对行为均具符合性,也不是法条竞合。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复杂法优于简单法是法条竞合的法条适用原则。二、吸收犯的形式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吸收犯一般具有以下几种形式:1、重行为吸收轻行为。这里的重轻是根据行为的性质确定的,主要是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例如,一个人先非法制造枪支,后又将其所制造的枪支私藏起来,就应以非法制造枪支来论罪,而将私藏枪支的行为予以吸收。2、主行为吸收从行为。这里的主从是根据行为的作用区分的,在共同犯罪
    2023-04-13
    116人看过
  • 什么是吸收犯,牵连犯与吸收犯的特殊情形有哪些
    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他的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的犯罪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其构成特征是:1、吸收犯必须具有数个犯罪行为。2、吸收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吸收关系。对于吸收犯,依照吸收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牵连犯与吸收犯的特殊情形这些特殊规定可以概括为两类:第一,对有些情形,虽然法律也规定择一罪论处,但该“一罪”是法律明确规定而无需也不能擅自选择:1、第171条第3款,伪造货币并出售、运输的,伪造货币罪从重;2、《货币犯罪解释》第2条,购买假币后又使用的,购买假币罪从重;3、第196条,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4、第229条,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并收受他人财物的,仍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论处;5、第253条第2款,邮政工作人员私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而从中窃取财物的,盗窃罪从重。第二,对有些情形,法律则规定实行数罪并罚:1、组
    2023-06-03
    462人看过
  • 怎么理解刑法上的吸收犯
    一、刑法中吸收犯是指什么?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为另外一个犯罪行为所吸收,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仅以吸收的那个行为来论罪,对被吸收的行为不再予以论罪的情况。两种行为之间所以具有吸收关系,是因为它们通常属于实施某种犯罪的同一过程,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前行为可能是后行为发展的必经阶段,后行为可能是前行为发展的自然结果。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吸收犯一般具有以下几种形式:1、重行为吸收轻行为。这里的重轻是根据行为的性质确定的,主要是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2、主行为吸收从行为。这里的主从是根据行为的作用区分的,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或次要作用的是从行为,其余是主行为。3、实行行为吸收非实行行为,这里的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是根据刑法的规定划分的,实行行为是由刑法分则加以规定的行为,而非实行行为是刑法总则加以规定的,例如预备行为、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等,例如犯罪分子为杀人进行预备活动,然后将被害人杀死。
    2023-04-05
    338人看过
  • 法律规定容留吸毒次数的认定是怎样的
    关于容留吸毒次数的认定,法律规定是一人两次以上构成犯罪,处以罚金、三年徒刑、拘役和管制等。若是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或是一次容留三人以上吸毒的,可以立案处理。一、容留吸毒罪多次是指三次以上?容留吸毒罪多次是指两次及两次以上。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容留他人吸食毒品达到两次以上就应当立案追查进行处罚,追究其刑事责任。二、聚众吸毒第一次被抓怎么处理聚众吸毒行为是我国法律所不能容忍的,但也没有上升到刑事犯罪的地步,一般是只能按照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但是如果提供场所容留他人聚众吸毒,则应按容留他人吸毒罪定罪。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容留他人吸毒,这里的容留是指实施了容留的行为,而不管这种行为是处于主动还
    2023-03-27
    340人看过
  • 毒品再犯是怎样认定的
    毒品再犯的认定标准是: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七节规定的犯罪的属于毒品犯罪再犯。对毒品犯罪再犯的,应当在对其所犯新的毒品犯罪适用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从重处罚。毒品再犯和一般累犯有什么区别吗毒品犯罪是指已判过刑的再犯,从重处罚;未处理过的前后累计处罚。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往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的,是累犯。二者的区别:毒品犯罪再犯,没有条件和时甸限制。一般累犯再犯,有条件和时间限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罪,时间限制是在五年内。《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2023-08-01
    58人看过
  • 吸收犯应该如何惩罚,吸收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在吸收犯的情况下,两个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吸收与被吸收的关系。被吸收的犯罪行为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因而只能以吸收的那个犯罪论处。因此,吸收犯在裁判上作为一罪处理。对于吸收犯,不能数罪并罚,而只能按照吸收之罪定罪处罚。具体按下列原则处理:1、行为吸收轻行为,即以数行为中最重的行为定罪处刑,其余行为被该行为吸收;2、行为吸收从行为,即如果数行为有主次之分,就按其中的主行为定罪处罚;3、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即数行为中如果某一行为是为实施另一行为所进行的准备,则该行为被另一行为吸收,只按另一行为定罪处刑。一、吸收犯的特征有哪些吸收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数个相互独立的犯罪行为的存在,是吸收犯成立的前提条件。吸收犯是数个犯罪行为之间的吸收,如果只有一个犯罪行为,便无吸收的必要。吸收犯的数个犯罪行为应该是独立的。第二,吸收犯所具备的数个犯罪行为,均发生在一个犯罪过程中。这是吸收犯的本质特征。吸收犯只发
    2023-02-21
    70人看过
  • 吸毒犯什么罪,吸毒如何认定?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句话人人皆知,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许多人堕落到毒品的深渊之中,不可自拔。很多人都有疑问,吸毒这个行为到底该如何认定,构成什么犯罪了,下文将详细介绍。1、吸毒者教唆他人卖给自己毒品、向自己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让他人代运、代购毒品、为自己提供吸毒的场所等,不应作为贩卖毒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运输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罪的教唆犯处罚。从刑法理论上讲,这属于必要共犯中的片面对向犯。立法者在规定贩卖毒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运输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时,预料到了会存在购买等对向性的参与行为,但考虑到吸毒者本身作为受害者是毒品犯罪(虽然可以认为毒品犯罪是危害公众健康的犯罪,但抽象的公共健康最终必定要还原为具体吸毒者个人的健康法益)保护的对象,而且为吸毒而购买毒品或从事其他相关活动,导致毒品传播、扩散而危害他人健康
    2023-04-28
    188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状态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吸收犯
    词条

    吸收犯是指事实上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的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另一些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如盗窃犯将偷到的财物存在家中或者卖掉,其窝赃、销赃的犯罪行为,被盗窃犯罪行为吸收,只成立盗窃罪。... 更多>

    #吸收犯
    相关咨询
    • 怎么确定吸收犯,吸收犯的定性标准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07
      吸收犯实际上有几种不同的行为,其中一种是吸收其他行为,而只有一种是犯罪。包括以下情况:(1)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当前后行为在性质或程度上有轻重差异时,重行为应吸收轻行为;(二)实施行为吸收准备。当有预备行为和实施行为时,预备行为被实施行为所吸收;(3)主要行为从行为中吸收。在共同犯罪中,有人开始为从犯,后来成为骨干。吸收者根据吸收行为成立后的罪名论处,不适用数罪并罚。【辟谣】吸收犯是故意犯罪?真相:
    • 非吸的犯罪数额怎样认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16
      1、非吸的犯罪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2、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
    • 非吸的主犯和从犯怎么认定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8
      有下列情况可认定为主犯:在非吸案件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直接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认定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和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从犯。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二十八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
    • 吸毒再犯的认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1-19
      毒品再犯的认定标准是: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七节规定的犯罪的属于毒品犯罪再犯。 对毒品犯罪再犯的,应当在对其所犯新的毒品犯罪适用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从重处罚。
    • 故意犯罪吸收过失犯罪是怎样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9
      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