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能力法定标准的具体规定方式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5 20:20:24 334 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法定标准的具体规定方式,主要包括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相互关系,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判定标准的关系,以及辨认能力的内容等三个方面。

(1)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关系

现代刑法最终必须从意识能力、意志能力的有无或缺损与否,作为判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基本根据之一。但是,由于对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相互关系理解不同,导致各国刑法所规定的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法定标准,尤其是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在法定判定标准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实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并形成几种不同的制度。

第一,单一制。即仅以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的有无或缺损与否,作为判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心理学或法学标准的制度。瑞士、西班牙、加拿大、芬兰、希腊、巴基斯坦、前民主德国、印度、丹麦、马来西来等国家的刑法,均采用或部分采用此种制度。其中,既有采取心理学标准的刑法,也有采取折衷标准的刑法;既有实行二分制的刑法,还有实行三分制的刑法。

第二,择一制。即以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两种能力之一的有无或缺损与否,作为判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心理学或法学标准的制度。由此可见,单一制与择一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单一制仅单一地以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作为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心理学或法学标准,即仅将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作为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唯一心理学或法学因素;而择一制却明显规定可选择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之一,作为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心理学或法学标准,即将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均作为影响作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的选择性心理学或法学因素。

第三,齐备制。即以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两种能力同时有无或缺损与否,作为判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心理学或法学标准的制度。这种制度与择一制的主要区别表现为:齐备制要求精神障碍者必须在行为之时因精神疾病而导致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同时丧失或减弱,才能被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即将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视为同时制约刑事责任能力所缺一不可的必要因素;择一制则要求精神障碍者在行为之时因精神疾病而导致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之一丧失或减弱,就可被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即将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视为可分别制约刑事责任能力的选择性因素。

(2)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判定标准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判定标准的关系

对采用三分制的各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能力判定标准的规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各国刑法对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规定方式。这两种规定方式即同制规定方式与异制规定方式,制约着各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能力判定标准的适用结果,并由此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定标准模式。

第一,同制规定方式。

同制规定方式,是指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均采用同一种制度的规定方式。同制规定方式的基本特点为:在其所规定的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中,辨认能力、控制能力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完全相同,只是以精神障碍对辨认能力、控制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强弱程度,作为区别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之间相互界限的依据。

第二,异制规定方式。异制规定方式,即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采用不同制度的规定方式。异制规定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同制规定方式的主要区别表现为:异制规定方式,既对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制度,又规定精神障碍对辨认能力、控制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结果的因素之一,即以完全不同的制度和精神障碍对辨认能力、控制能力不利影响的强弱程度,作为区别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界限所必须具备的双重依据;而同制规定方式则是在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采用相同制度的前提下,仅以精神障碍对辨认能力、控制能力不利影响的强弱程度,作为划分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界限的依据。

(3)辨认能力的内容

由前述可知,采用心理学标准和折衷标准立法方式的各国刑法,均将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作为具体规定刑事责任能力法定标准的基本依据。而且依照司法精神病学的基本理论,在这两种能力中,辨认能力是控制能力的前提,是行为人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各国刑法规定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时,一般都对辨认能力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以利于判定标准的具体化和实际操作。然而,由于立法观念的差异,各国刑法所规定的辨认能力的内容,即对精神障碍者认知活动内容的基本要求,则有很大差别,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不同的规定方式:对辨认能力的内容不作任何规定的方式、将辨认能力的内容明确规定为自己行为的方式、将辨认能力的内容明确规定为自己行为的意义或是非的方式、将辨认能力的内容明确规定为外界事物或其是非善恶的方式、将辨认能力的内容明确规定为行为违法性的方式、将辨认能力的内容明确规定为行为的犯罪性的方式、将行为的性质和行为的错误同时规定为辨认能力内容的方式。将行为的性质和行为的违法性同时规定为辨认能力内容的方式、将行为的错误和行为的违法性同时规定为辨认能力内容的方式、将行为的性质、行为的错误和行为的违法性同时规定为辨认能力内容的方式。

以上四种即第七至第十种规定方式,与前述几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将行为不同方面或不同层次的两种以上属性规定为辨认能力的内容,而后者仅将行为某一方面的属性规定为辨认能力的内容。依据前者判定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可以更加适应精神障碍者辨认能力的异常复杂性,以使判定结果较为准确地符合不同精神障碍者实际的精神状态;而依据后者判定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则会因其包容性较强或限制性突出,造成判定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出精神障碍者的实际精神状态。

一、精神病刑事责任能力如何规定

我国《刑法》对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了不同的责任承担。其中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轻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轻度精神病、精神发育不全、神经官能症及病态人格的精神障碍者。我国《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上述刑法规定可以看出,对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进行刑事处罚,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2日 20: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新标准的建立和完善
    刑事责任能力以刑事行为能力为基础,刑事行为能力以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为要件。以骨龄鉴别青少犯罪行为人是否具有犯罪的生理条件,以犯罪手段的成人化特征鉴别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人是否具有犯罪的心理条件,二者兼备则认定其具有犯罪行为能力和犯罪责任能力。基于此,展望建立起针对每一未成年人犯罪个体的骨龄鉴定司法程序,并引入犯罪手段的成人化特征标准来认定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一改以刑事责任年龄认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缺陷,解决客观上已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低龄犯罪人不负刑事责任的问题,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和低龄化趋势筑起一道新的防线。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的新标准从理论到实施,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1.将未成年人骨龄鉴定和犯罪的成人化评估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前置程序。2.在司法机关之外设立刑事骨龄鉴定机构,并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不设于司法机关方可保证鉴定独立和结论客观;设于司法行政机关较为适宜和可行,如
    2023-06-11
    466人看过
  • 知识拓展:刑事责任年龄具体规定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2、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3、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6、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7、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对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8、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
    2023-08-17
    129人看过
  • 具体量刑标准:刑事使用假币罪的刑罚规定
    刑事使用假币罪的量刑处罚是: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事非法买卖土地使用罪怎么量刑处罚?行为人涉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加重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
    2023-08-15
    442人看过
  • 怎样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确定刑事责任能力该怎么进行
    一、怎样确定刑事责任能力1、按年龄分:(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这是负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某些犯罪的刑事责任。这是负相对的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3)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2、按精神状况分:(1)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2)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3)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属于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二、确定刑事责任能力该怎么进行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达到16周岁年龄的人犯罪,将负担的是一种完全的刑事责任。这是我国法律基于已满16周岁的人一般心智和体力皆已成熟的考虑而作出的推定规定。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2023-04-05
    422人看过
  • 法律如何规定交通肇事罪具体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涉嫌交通肇事罪怎么量刑涉嫌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适用的量刑规定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三、交通肇事罪的最新量
    2023-06-26
    183人看过
  • 年龄限制:贩卖毒品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
    贩卖毒品刑事责任的年龄:1、十四岁以下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毒品,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对于被利用、教唆、胁迫参加贩毒活动的14岁以下16岁以下的人,一般不能追究刑事责任。贩毒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贩卖毒品罪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贩卖毒品,应当负刑事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
    2023-07-11
    237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在法律上有何具体规定
    一、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在法律上有何具体规定1、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在法律上的规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罪,是指针对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定的罪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刑事责任故意伤害判多久
    2023-06-14
    220人看过
  • 公司法规定的出资方式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公司法规定的出资方式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新公司法规定的出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在这里,特别提出了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令人关注,留下很多出资方式的空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如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
    2023-07-05
    411人看过
  • 盲人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承担的规定吗?
    有,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必须是盲人或又聋又哑的人犯罪,才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聋哑人犯罪都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只有既聋又哑的人才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目前,对于如何理解《刑法》第十九条的“盲人”尚无司法解释可资依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盲人的解释为“失去视力的人”。但视力作为人的重要生理机能,同人的身高、体重一样有着不同的评价数值。故医学上或者刑法上对“盲人”的认定都有一个不同于生活意义上的认定标准。之所以规定对盲人犯罪、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要是考虑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等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以从宽处罚。由于规定对
    2023-06-22
    314人看过
  • 盗窃枪支罪的具体刑事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盗窃枪支罪的刑事责任:犯本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盗窃民兵枪支的,属于严重情节。《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四百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处罚。盗窃枪支罪未遂要比盗窃罪严重吗未遂是要从轻一些的。盗窃未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盗窃目标的;2、以珍贵文物为盗窃目标的;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盗窃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盗窃罪既遂处罚。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
    2023-08-04
    357人看过
  • 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与法律规定
    1、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能力概念是什么民事责任能力是民法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与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共同构成民事主体的理论基石,但却没有如同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一般引起人们的重视。民法著述和民法学者对民事责任能力的系统理论阐述也颇为少见,一般也仅满足于对民事责任能力的抽象定义,认为民事责任能力,指民事主体据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资格,并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2023-07-06
    236人看过
  • 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刑法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四种情况: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包括14周岁以下的,14以下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除了上述8种罪外,该年龄段人不负有刑事责任。同时《刑法》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可以从轻减轻处罚。3、已满75周岁者。该年龄段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减轻处罚,过失犯罪应当从轻减轻处罚。4、生理缺陷者(聋哑人、盲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2023-04-22
    179人看过
  • 判定女方骗婚的标准和刑事责任
    判定女方骗婚的方式如下:1、冒用身份交往的,包括父母、亲戚是其他人假冒的;2、交往期间和仍和其他人交往的,隐瞒婚史的等其他个人真实信息的;3、以此种手段,多次骗取多人彩礼;4、在交往期间,采取欺骗等手段,骗取男方的婚前财产的。婚骗是指行骗者依据国家的婚姻登记程序,或以婚姻作为诱饵,诈取他人感情、财物并诱骗他人进行性与生育的行为。起诉骗婚的条件起诉骗婚的条件,具体如下:1、当事人的详细陈述。受骗者对被骗事件的陈述;2、书证。书证可以是结婚证或者是双方通信的信件,还可以是结婚协议书等;3、物证。物证可以是彩礼收据或者是礼单或者购物清单;4、视听资料。视听资料一般指在被骗婚期间,对骗婚人不正常行为录下来的录音或者视频等;5、证人证言。对骗婚一事了解的知情人对该事件的陈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
    2023-07-06
    321人看过
  • 怎样的判决方式能确定有无刑事责任
    是否构成刑事责任,主要依据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判断。犯罪主体是否达到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主观方面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客观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刑事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传授犯罪方法罪哪些构成要件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只能是直接故意;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一方面,任何传授犯罪方法的犯罪都是扩散犯罪方法、传授犯罪技巧,进而直接造成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这是本罪的直接客体;另一方面,根据行为人传授的不同性质的犯罪方法,被传授人可能实施各种不同的犯罪从而侵犯不同的社会关系,尽管本罪所可能侵犯的间接客体已经不是其行为直接所致;但是,传授者在向被传授者传授某一特定犯罪方法时,对被传授者掌握并利用这些方法去侵犯
    2023-03-13
    220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如何担责, 刑法规定的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6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如何担责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什么是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 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是指刑法中规定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主体。 刑法规定的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四种
    • 如何认定和处理刑事责任能力, 适用刑事责任能力的具体情形有哪些?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7
      一、如何认定刑事责任能力1、按年龄分:(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这是负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某些犯罪的刑事责任。这是负相对的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3)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1)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2)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哪几,具体规定有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20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包括: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部分丧失辨认自身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盲人、残疾人,以及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人等。
    • 单位怎么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单位刑事责任能力标准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25
      刑事责任能力是单位成立犯罪的资格,也是单位承受刑事惩罚的能力。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对单位犯罪只能判处罚金,据此,只有对那些能充分体会到罚金的激励功能,并在罚金的激励下积极主动加强内部管理的单位,认定单位犯罪并判处罚金才有意义,也只有这些单位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 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结果的具体流程是哪些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9
      刑事诉讼中的鉴定主要有法医鉴定、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一般技术鉴定、会计鉴定等。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学鉴定,就属于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司法精神医学亦称司法精神病学,是精神医学与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