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婚姻家庭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纠纷
子女抚养权纠纷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诉讼解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子女抚养纠纷

  •  同居与结婚的潜在风险及防范
    同居后再结婚存在风险,包括不能成为对方的家庭成员、没有相互扶养的法定义务、没有共同生活的法定义务以及不能成为对方的法定继承人。因此,建议同居双方在考虑结婚前先了解风险并做好准备。同居后再结婚的风险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在同居期间,同居者不能成为对方的家庭成员;其次,同居者之间没有相互扶养的法定义务;第三,同居者之间没有共同生活的法定义务,任何一方都可以自由选择与第三方共同生活或结婚;最后,同居者之间不能成为对方的法定继承人。同居结婚法律问题同居结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是被法律所接受,但在其他地方则被视为非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居结婚被视为一种合法的婚姻形式,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被视为非合法的婚姻形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居结婚的双方需要满足特定的法律要求和程序,例如需要进行注册或申请婚姻许可等。而在其他地方,同居结婚可能只需要简单的协议或声明即可。同居结婚的法律问题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进行具体分析。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在符合当地法律的前提下进行同居结婚,以避免可能的法律后果。同居后再结婚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在考虑结婚时应该充分考虑法律规定和程序。建议在符合当地法律的前提下进行同居结婚,以避免可能的法律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当事人提起诉
    2023-11-23
    448人看过
  •  法律是否承认同居长久的伴侣关系?
    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同居几年一般情况下不会被认定为夫妻。但当事人双方实际上已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男女双方互以配偶相待是事实婚姻与其他非婚两性关系在内容上的重要区别。一切不合法的性行为不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同居期间的财产可以分配,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同居几年一般情况下不会被认定为夫妻。然而,当事人双方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男女双方是否互以配偶相待是事实婚姻与其他非婚两性关系在内容上的重要区别。因为,一切不合法的性行为,不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所谓事实婚姻,其实就是指男女双方未按法律规定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就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婚姻。事实婚姻其实也是婚姻关系存在的一种方式,只是它不被法律所认可与保护。此外,同居期间的财产,是可以分配的。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2023-10-06
    91人看过
  •  未婚先同居是否违法?
    未婚人士在同居时一般不会被视为违法行为。但若行为人已有配偶或与他人同居,或明知他人已有配偶而与之同居,则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涉嫌重婚罪,应当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未婚人士在同居时一般不会被视为违法行为。但若行为人已有配偶或与他人同居,或明知他人已有配偶而与之同居,则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涉嫌重婚罪,应当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已 有 配 偶 的 同 居 是 否 违 法 ?未婚同居是一种无配偶的双方自由选择同居的方式,不受法律的禁止。虽然这种行为不合法,但它也不属于违法。未婚同居的双方可以自由决定是否选择这种同居方式,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们。但是,一旦发生纠纷,法律不会像保护正常的夫妻一样保护未婚同居者的利益。因此,未婚同居属于一种自由选择的同居方式,不受别人的阻止,既不合法也不违法。未婚同居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同居方式,虽然不合法但也不违法。然而,一旦发生纠纷,法律不会像保护正常的夫妻一样保护未婚同居者的利益。因此,未婚同居者应当自行承担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
    2023-10-06
    485人看过
  •  分手后共同住所如何处理?
    在未婚同居买房后分手的情况下, 关于房产归属的确定, 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处理: 1. 如果该房产是一方以其自己财产购买的, 那么分手后该房产应归该方所有。2. 如果该房产是双方共同购买的, 那么在分手后, 双方可以协议分割, 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来确定房产归属。在未婚同居买房后分手的情况下,关于房产归属的确定,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处理:1.如果该房产是一方以其自己财产购买的,那么分手后该房产应归该方所有。2.如果该房产是双方共同购买的,那么在分手后,双方可以协议分割,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来确定房产归属。3.如果双方之间存在财产协议,对房产的归属进行了约定,那么按照协议的约定来处理房产问题。 同 居 房 产 分 手 如 何 解 决 ?在同居关系中,一旦感情出现裂痕,财产分割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根据素材1所述,解决纠纷的最好办法是避免出现纠纷。因此,为了避免在分手时出现财产纠纷,建议双方在同居期间对财产进行清点和估算,确认共同财产的价值,并经双方认可。此外,根据素材1所述,最常见的共有财产包括家具、家用电器、房产、汽车、银行存款、股票、期货、债券、艺术品、古董、名贵宠物和花卉等。在共同购置这些财产时,如果双方当时没有做任何约定,从理论上讲,应该以谁的名义登记、落户的,产权就归谁。因此,双方
    2023-09-22
    310人看过
  •  婚姻共同债务范围及证明方法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非婚同居期间产生的债务应被视为用于共同生活的费用, 由双方共同承担。如果债务并非用于共同生活, 则由债务人独自承担。双方共同清偿的,可以协商,如果债务清偿问题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起诉讼解决。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婚同居期间产生的债务应被视为用于共同生活的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如果债务并非用于共同生活,则由债务人独自承担。双方共同清偿的,可以协商,如果债务清偿问题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起诉讼解决。” 婚 姻 共 同 债 务 范 围 及 清 偿 方 式在婚姻关系终结时,夫妻共同债务清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共同债务以共同财产清偿,个人债务以个人财产偿还。这意味着,无论是约定共同制或法定共同制,夫妻共同生活所欠的债务,无论是否为夫妻共同所为,他方是否认可,均应推定为共同债务。而对于非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凡经双方事先认可者,也应由双方共同清偿。然而,在夫妻间实行完全分别财产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共同财产,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由双方协议清偿。如果协议不成,则由法院参照共同财产制下的同类问题处理。因此,在婚姻关系终结时,夫妻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债务清偿方式,以保障各自的权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婚同居期间产生的债务应被视为用于共同生活的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如果债务并非用于共同生活,则由债
    2023-09-22
    80人看过
  •  分手后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问题
    在解除同居关系时,财产分割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如果男女双方共同拥有财产,那么这些财产应该按照他们所占有的比例进行分割;在同居期间,如果双方共同获得了收入或者购置了财产,那么这些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当事人可以协议处理这些共同财产,但如果无法达成协议,那么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做出判决;如果财产属于个人所有,那么这些财产不应该被分割。在解除同居关系时,财产分割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1.如果男女双方共同拥有财产,那么这些财产应该按照他们所占有的比例进行分割。2.在同居期间,如果双方共同获得了收入或者购置了财产,那么这些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当事人可以协议处理这些共同财产,但如果无法达成协议,那么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做出判决。3.如果当事人无法就财产分割达成协议,那么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将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做出判决。4.如果财产属于个人所有,那么这些财产不应该被分割。 解 除 同 居 关 系 财 产 划 分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同居期间,一方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可以请求解除。而按照该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同居期间财产应当进行划分。因此,对于解除同居关系财产划分的问题,法律是有一定规定的。在同居期间,双方共同财产应当按照一定
    2023-09-08
    93人看过
  •  女方户口迁入男方家,离婚需要哪些证件?
    离婚需要提供四种证明文件,包括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和离婚协议书。离婚有两种方式,一是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书面离婚协议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并领取离婚证;二是任何一方不愿意协商,可持相关证据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将对夫妻感情、婚姻基础、财产分割等方面进行调查,并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进行判决。离婚需要提供以下四种证明文件:户口簿、身份证、本人的结婚证和离婚协议书。离婚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双方经过协商就孩子的抚养、财产的分割、债权债务的处理等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书面离婚协议后,携带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本人的结婚证以及前述离婚协议书,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并领取离婚证。另一种是协商不成或者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协商,坚持离婚的一方可持诉状、结婚证、本人身份证、未成年孩子的户口或者出生医学证明以及其他诸如可以证明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的房产证、车辆登记证书等证据起诉到居住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离婚。法院将对夫妻双方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以及有无和好可能等方面进行法庭调查,予以综合分析,以认定夫妻双方的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并根据查明的相关事实依法进行判决。 离 婚 需 要 哪 些 证 据 ?离婚需要哪些证据?离婚案件中,证据
    2023-09-02
    118人看过
  •  撰写离婚子女抚养协议书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这份段落讨论了关于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需要明确的事项。协议当事人、协议内容和双方签字、日期等内容都应该包括。最重要的是,协议内容应包括约定子女由哪一方直接抚养,或者由双方轮流抚养,以及抚养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等事项。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是协议离婚,子女抚养问题需要在离婚协议书中载明。需要明确由哪一方直接抚养孩子,以及抚养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等事项。结构上需要包括:协议当事人、协议内容和双方签字、日期。协议内容就是前述所称:约定子女由哪一方直接抚养,或者由双方轮流抚养。抚养费的数额、支付方式等。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是协议离婚,子女抚养问题需要在离婚协议书中载明。 子女抚养纠纷:民法典规定离婚协议需载明的事项离婚协议是离婚案件中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其中载明的事项对于离婚协议的效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协议需载明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安排的协议。具体来说,对于子女抚养安排的协议,民法典规定离婚协议应当明确双方在子女抚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子女的抚养权、教育和监护责任等。如果离婚协议中未载明子女抚养安排,则离婚后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将成为抚养费纠纷的焦点。另外,民法典还规定了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如果离婚协议中未对财产进行分割或者分割方
    2023-08-26
    286人看过
  •  非法的同居如何取证?
    非法同居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村委会证明、同居照片和音像资料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双方共同生活的证据。这些证据都可能有助于证明两个人在同居期间是否存在违法行为。非法同居的证据包括以下四点:1.证人证言:了解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证据;2.村委会证明:证明双方共同居住地;3.同居照片和音像资料:记录同居者共同生活的痕迹;4.其他证据:包括其他能够证明双方共同生活的证据。 非法同居证据有哪些?非法同居是指在未经婚姻登记的情况下,两人或多人共同居住生活,并产生了一定的亲属或社会关系。这种行为在我国是违法行为,因为我国实行婚姻制度,未经过婚姻登记的同居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同时,这种行为也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同居证据的种类包括:1. 协议书:同居双方可以签订协议书,约定在一起的时间、责任、义务等,但这种协议书并不具有法律效力。2. 同居日记:同居期间,双方可以记录在一起的点滴,但这种证据并不能作为法律依据。3. 证人证言: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可以提供目击证言,但这种证言并不具有法律效力。4. 照片和视频:同居期间,可以拍摄照片和视频,记录在一起的点滴,但这些证据也不能作为法律依据。5. 财产:同居期间,双方可以共同出资购买或租赁财产,但这些财产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同居行为在我国是违法行为,同居证
    2023-08-22
    237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离婚必须进行民事诉讼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有以下情况出现,当事人不能通过民政机关办理协议离婚手续,而必须通过诉讼程序才能离婚:1、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的;2、双方要求离婚,但是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3、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如果一方为精神病患者,被医院确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民政局是不可以受理离婚申请的,因为民政局不能确定当事人是否具备真实自愿的离婚意愿。同样,法院也不会直接受理被确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离婚起诉,包括当事人亲属在内的任何其他人都不能代替当事人起诉离婚,只能由另一方当事人起诉,而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监护人作为其代理人参加诉讼;4、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1994年2月1日以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当事人,虽然未登记结婚,但以夫妻名义在一起同居生活的,构成事实婚姻。如果解除事实婚姻关系,只能到法院办理离婚手续;1994年2月1日以后,男女双方在一起生活,只是同居关系,可以自行解除,不需要到民政局或法院办理解除关系手续,只是双方有财产或子女抚养纠纷,才可直接向法院起诉;5、双方是在国外或港、澳、台登记结婚的。对于不在祖国内地登记的婚姻,不管双方是否能够达成协议,只能通过人民法院以诉讼方式离婚。离婚民事诉讼
    2023-08-18
    363人看过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子女抚养纠纷 网友关注榜
    #子女抚养纠纷 律师视频普法
    #子女抚养纠纷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