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消费维权
消费知识
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在狭义上讲: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 在广义上讲: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它涉及感知... 更多>

消费者行为

  • 是欺诈消费者行为,怎么处罚?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四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有以下情况之一,无法证明自己不是欺诈,误导消费者实施这种行为的,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1)销售无效,变质商品的;(2)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3)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伪造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的商品;(4)销售伪造或伪造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饰的商品;(5)销售伪造或伪造认证标志、伪造或伪造他人商品质量标志等。第五条对本方法第三条、第四条列举的欺诈消费者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对处罚机构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由其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规定处罚。第六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服务的费用的两倍。第七条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查处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流程,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受理消费者诉求暂行办法》。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构成要件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要考虑以下三个条件:(一)从主观方面看,欺诈者必须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者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被欺诈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从而与其进行民事行为,欺诈人主观上有欺诈的恶意。从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3-08-05
    352人看过
  • 是欺诈消费者行为,怎么处罚?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四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有以下情况之一,无法证明自己不是欺诈,误导消费者实施这种行为的,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1)销售无效,变质商品的;(2)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3)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伪造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的商品;(4)销售伪造或伪造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饰的商品;(5)销售伪造或伪造认证标志、伪造或伪造他人商品质量标志等。第五条对本方法第三条、第四条列举的欺诈消费者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对处罚机构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由其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规定处罚。第六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服务的费用的两倍。第七条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查处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流程,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受理消费者诉求暂行办法》。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构成要件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要考虑以下三个条件:(一)从主观方面看,欺诈者必须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者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被欺诈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从而与其进行民事行为,欺诈人主观上有欺诈的恶意。从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3-08-05
    253人看过
  •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应当受到处罚并承担责任的行为。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3、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比较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与诈骗罪之间,是存在共同点的。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成立条件认定为欺诈行为应当符合以下要件:一是经营者有欺诈的故意。经营者有欺骗他人并且希望通过欺骗行为获利的明知而为之的主观心态。二是经营者有欺诈的行为。经营者作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事物表象与客观真相不符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三是消费者因为经营者欺诈的行为陷入错误判断,即欺诈的行为与错误判断之间存有因果关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
    2023-08-05
    69人看过
  • 对欺诈消费者行为要如何处罚
    对于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处罚,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欺诈消费者行为包括: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价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12、以虚假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023-07-30
    229人看过
  • 对欺诈消费者行为要如何处罚
    对于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处罚,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欺诈消费者行为包括: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价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12、以虚假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023-07-30
    321人看过
  • 经营者的哪些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含义是什么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应当受到处罚并承担责任的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
    2023-07-28
    410人看过
  • 哪些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有: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有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行为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网托是否属于欺诈行为?网络交易行为中网托的现象非常普遍,似乎成为某些行业的规则。对于消费者来说网托的行为有利有弊,网托可以通过加大宣传使得消费者认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是网托的行为也可能存在欺诈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营销方式五花八门,有些营销手段确实带有欺诈的成分,例如网托,并且这些“欺诈”打的是法律“擦边球”。不过,虽然这样的促销带有一定的欺骗意味,但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诈骗罪,还要根据具体案情,结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分析。找“托儿”促销,并不一定构成诈骗罪。比如说网店销售某种药品本身不具有缓解疼痛、治疗风湿类疾病的效果,但是却暗地里找托大肆宣传该药品具有缓解疼痛、包治百病的效果,那么就属于欺诈行为了。对于网托是否构成欺诈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以及相应法律知识作为基础,一般人较难认定,建议可以找个网托专业的律师咨询求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
    2023-07-27
    164人看过
  •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经营者以下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经营者的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打击假冒伪劣、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质量不达标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致命弱点,特别是食品和药品类的质量。经营者要接受消费者监督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消费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是全方位的。消费者既可以就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也可以就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是否合理等合理性问题提出意见。消费者可以就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某一方面进行监督,也可以就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全方位进行监督。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商品或者服务本身存在的问题,包括商品或者服务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或者双方约定的质量要求,是否存在价格违法行为等。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是否有明确的警示,是否标明正确的使用方法、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等。二是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的行为,包括经营者是否尽到信息提供义务,提供的商品或者
    2023-07-22
    284人看过
  • 装修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
    一:以不赚钱的名义,招揽业务。装修是需要经过一个造价预算的过程的:材料的费用、施工管理的费用、利润等等,都应该很明确。但是有的不正规的装修公司会用一口价和远低于别人的报价做法来承揽业务。二、偷漏工程项目利用客户不了解装修的情况,在施工项目单上面动手脚,有意的疏漏一些工程项目,然后在装修过程当中再增项报价。三、材料以次充好这点比较常见的就是,在装修中使用的材料和些在报价单上的材料有着差别,特别是基层部位使用伪劣产品来降低成本,或者是故意加大材料的损耗量,用这个名义加大工程量。装修欺诈应当给予双倍赔偿石破天惊,2002年9月《北京晚报》“装修要报钉子价”的报道,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惊喜,文章称:**荣欣家庭装潢有限公司推出了“全责家装”与“钉子报价”两项特色服务,在北京家装市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全责家装”提倡为用户提供从选料、设计、家具、饰品、施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对消费者居住后出现的质量问题负责到底。知名的品牌公司,业务精通器宇轩昂的设计师,信誓旦旦的庄严承诺,在赢得信任的同时也撬开了消费者的钱包,在众多签约者中有三位经历过多次装修饱尝甜酸苦辣滋味的消费者也毫不犹豫毅然签约。南某,私营企业家,签约装修一幢约300平方米的别墅,部分材料自备,装修款30多万元;邵某,文艺工作者,
    2023-07-21
    429人看过
  •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制裁措施
    对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欺诈消费者要如何处理欺诈消费者的,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
    2023-07-18
    190人看过
#消费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行为 网友关注榜
    #消费者行为 律师视频普法
    #消费者行为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