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知识
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更多>

行政强制措施

  •  行政决策的制定者
    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决策主体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担任领导角色、提供建议和实施决策的人。行政决策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做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公共组织是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做出决策,并转化成相关的公共项目,通过调动各种组织机构,调配各种社会资源,运用各种功能手段,达到问题的解决、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的目标。行政决策主体指的是在决策过程中担任领导角色、提供建议和实施决策的人。行政决策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做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公共组织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做出决策,并转化成相关的公共项目,通过调动各种组织机构,调配各种社会资源,运用各种功能手段,达到问题的解决、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的目标。 行 政 决 策 的 定 义 及 特 点行政决策的基本流程包括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和决策过程反馈。行政决策程序指的是行政过程中每个决策程序之间的先后次序、步骤,具体步骤为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确定问题决策方案、制定每个决策目标的标准、安排决策方案、选定决策方案和执行决策方案。行政强制措施包含两类,即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和对财产的限制,其特点是暂时性和强制性,但同时也受到
    2023-10-01
    339人看过
  •  酒后驾驶的处罚流程是怎样的?
    根据给出的素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被暂扣六个月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而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则会被处以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因此,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机动车,以免受到严重的处罚。在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情况下,驾驶员将被暂扣六个月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而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罚则更为严厉,驾驶员将面临十五日拘留、五千元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酒 驾 处 罚 流 程 是 怎 样 的 ?酒驾和醉驾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对于酒驾,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在20毫克/100毫升至80毫克/100毫升之间时驾驶机动车属于饮酒驾车,含量大于80毫克/100毫升时驾驶机动车属于醉酒驾车。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都应受到法律法规的惩罚,而从危害程度来看,醉酒驾车的危害性要远比饮酒驾车的危害性更大。针对酒驾违章处理流程,应按照如下流程进行:首先,驾驶人凭执勤民警开具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罚款单到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违法处理大队业务窗口制作“公安交通管理行政行政处罚决定书”;然后,驾驶人凭“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或者违法行为地
    2023-10-01
    66人看过
  •  未取得道路运输资格证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根据素材,未取得道路运输资格证而从事运输经营活动的驾驶人将会受到以下处罚: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将责令其停止经营;若有违法所得,将被没收,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至10倍的罚款;若未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则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驾驶人必须取得道路运输资格证才能从事运输经营活动,否则将面临罚款和可能的刑事处罚。未取得道路运输资格证而从事运输经营活动的驾驶人,将会受到以下处罚: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将责令其停止经营;若有违法所得,将被没收,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至10倍的罚款;若未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则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 反 道 路 运 输 法 规 的 处 罚 措 施针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我国采取了多种强制措施。首先,可以通过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来确定当事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其次,可以扣留车辆,防止当事人继续违规行驶。第三,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使当事人无法继续驾驶机动车。第四,可以拖移机动车,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第五,可以收缴物品,防止当事人将危险物品带入道路。最后,根据法律规定,还可以采取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总之,针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
    2023-09-29
    145人看过
  •  避免欠税人出境的合规建议
    各地税务机关在实施出境限制时,应严格遵循规定。原则上,个人欠税需达到3万元以上,企业欠税需达到20万元以上,方可向公安边防部门发出边控通知。但对拒不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不受上述金额限制。对纳税人的欠税事项,凡是在境内控制的,尽可能不要留待欠税人出境时解决;各地税务机关在提出阻止欠税人出境申请前,应认真调查核实,掌握详细情况,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各地税务机关在实施出境限制时,应严格遵循规定。原则上,个人欠税需达到3万元以上,企业欠税需达到20万元以上,方可向公安边防部门发出边控通知。但对拒不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不受上述金额限制。对纳税人的欠税事项,凡能在境内控管的,尽可能不要留待欠税人出境时解决;2、各地税务机关在提出阻止欠税人出境申请前,应认真调查核实,掌握详实情况,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阻 止 欠 税 人 出 境 实 施 细 则 : 充 分 利 用 国 内 控 管 能 力根据素材0的内容,欠税限制出境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然而,这种措施的实质是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因此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因此,欠税限制出境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个人欠税需达到3万元以上,企业欠税需达
    2023-09-23
    99人看过
  •  逾期审理是否侵犯公民权益?
    在民事案件中, 如果诉讼程序超期审理, 则国家不会对此承担赔偿责任。即使这样的审理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国家也不会对当事人进行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在民事案件中,如果诉讼程序超期审理,则国家不会对此承担赔偿责任。即使这样的审理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国家也不会对当事人进行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3.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在 民 事 案 件 中 , 哪 些 行 为 会 侵 犯 财 产 权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有: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转化的抢劫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些犯罪行为都会对受害人的财产造成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对于这些犯罪行为,我国刑法采取了高压打击的态度,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处罚。综上所述,如果诉讼程序超期审理,则国家不会对此承
    2023-09-22
    429人看过
  •  司法拘留的性质是什么?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 司法拘留具有以下特点: 法院决定后必须经过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属于诉讼强制措施; 由拘留所执行; 其目的是维护诉讼程序的进行。司法拘留是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过程中,法院对有严重妨碍诉讼行为的诉讼,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司法拘留具有以下特点:法院决定后必须经过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属于诉讼强制措施;由拘留所执行;其目的是维护诉讼程序的进行。司法拘留是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过程中,法院对有严重妨碍诉讼行为的诉讼,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司 法 拘 留 的 特 点 是 什 么 ?治安拘留是一种严厉的行政处罚形式,只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才享有拘留裁决权。它的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内。与刑事拘留不同,治安拘留是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对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人采取的惩戒措施。与司法拘留不同,治安拘留是行政机关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扣留不同,治安拘留是行政机关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与拘役不同,治安拘留是行政处罚,而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对触犯刑法的人判处的一种刑罚。因此,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或者是违反我国社会公共管理秩序的行为,否则我们是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的。综上所述,司法拘留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
    2023-09-21
    259人看过
  •  涉事车在交通事故中停留多长时间?
    有关涉事交通事故车辆的扣押时间有以下规定: 一般情况下, 调查结束之日起30天内, 需要将车辆扣押起来, 包括3日内委托、鉴定期限不超过20日、2日内送达鉴定报告和5日内通知领取事故车辆。 如果需要重新鉴定, 扣押时间将延长至55天。有关涉事交通事故车辆的扣押时间有以下规定:-一般情况下,调查结束之日起30天内,需要将车辆扣押起来,包括3日内委托、鉴定期限不超过20日、2日内送达鉴定报告和5日内通知领取事故车辆。-如果需要重新鉴定,扣押时间将延长至55天。3日内委托、鉴定期限不超过20日、2日内送达鉴定报告、有异议的3日内申请重新鉴定、鉴定期限20日;2日内送达鉴定报告、5日内通知领取事故车辆。 交 通 事 故 车 被 扣 押 规 定根据《机动车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如果车辆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将会被处以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并需要在缴纳罚款后才能进行年检。此外,行驶证上也会注明年检的截止日期,如果未能在这个日期内完成年检,不管是超过一个月还是3天,都将被视为违法。如果想要补检,车主需要到交警队书面递交补检申请书,并缴纳罚款(一般是200元)和驾驶证扣3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车型和不同年份的车辆年检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车主需要仔细查看自己的车辆情况,
    2023-09-20
    263人看过
  • 交通测速技术规范
    行政强制措施
    按照相关规定,执勤警车需要配备发光指挥棒、反光锥筒、警示灯、停车示意牌、警戒带、照相机(或摄像机)、酒精检测仪、测速仪、灭火器、急救箱、牵引绳、拦车破胎器等必要的装备;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配备枪支、防弹衣、防弹头盔、简易破解工具和防化服等装备。按照相关规定,执勤警车需要配备发光指挥棒、反光锥筒、警示灯、停车示意牌、警戒带、照相机(或摄像机)、酒精检测仪、测速仪、灭火器、急救箱、牵引绳、拦车破胎器等必要的装备;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配备枪支、防弹衣、防弹头盔、简易破拆工具和防化服等装备。 道 路 测 速 管 理 要 求 : 警 车 需 配 备 哪 些 ?根据《移动测速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交警在已设置固定且正在使用的电子监控系统前后3公里不得重复使用移动测速点。本县市(区)管辖的同一条路段内,同方向测速点应当在6公里以上。因安全等原因需要在固定电子监控系统3公里以内或同方向间距6公里内使用移动超速的,移动测速设备或固定监控系统同时段内测定的超速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根据相关规定,执勤警察需要配备发光指挥棒、反光锥筒、警示灯、停车示意牌、警戒带、照相机(或摄像机)、酒精检测仪、测速仪、灭火器、急救箱、牵引绳、拦车破胎器等必要的装备;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配备枪支、防护衣、防滑
    2023-09-20
    290人看过
  •  交警处理事情不公平的解决方法
    如果交警在处理事务时存在不公现象,您可以发起行政复议。如果您对复议结果不满意,您还可以向人民复议机关提起行政诉讼。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认为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认定书不公平,可以在收到事故认定书次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交警部门会对事故重新作出责任认定,或者要求下一级交警部门重新作出事故认定。如果交警在处理事务时存在不公现象,您可以发起行政复议。如果您对复议结果不满意,您还可以向人民复议机关提起行政诉讼。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认为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认定书不公平,可以在收到事故认定书次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交警部门会对事故重新作出责任认定,或者要求下一级交警部门重新作出事故认定。 如 果 交 警 认 定 书 不 公 平 , 如 何 申 请 复 核 ?如果您收到了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但对方当事人没有到场,您可以申请调解。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一定规定日期开始调解,并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如果您造成人员死亡,则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您造成人员受伤,则从治疗终结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您因伤致残,则从定残之日起开始计算
    2023-09-16
    80人看过
  •  劳教是否属于行政处罚?
    根据195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劳动教养并非行政处罚。当时劳动教养的性质是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也是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根据195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劳动教养并非行政处罚。当时劳动教养的性质是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也是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公布实行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对劳动教养问题作了进一步规定。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是对大中城市有违法行为但又不够刑事处分的人员实行强制性教育的改造措施。从性质上说,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不是行政处罚。 劳 动 教 养 属 于 行 政 处 罚 吗 ?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属于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对需要收容劳动教养的人进行审查批准。被决定的劳动教养期限大多数为一年,少数为一年半左右,极少数为三年。对决定不服的人,可以提出申诉、复议或依据《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综上所述,劳动教养,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机关,不受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
    2023-09-16
    54人看过
#行政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强制措施 网友关注榜
    #行政强制措施 律师视频普法
    #行政强制措施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