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

知识

医疗事故

  • 医疗鉴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医疗鉴定报告是对医疗事故进行技术鉴定的结果,包括对医疗行为是否违反规范、责任程度、因果关系等的评估,以及对患者的医学建议。医疗鉴定材料包括病历资料原件、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 医疗鉴定报告是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对医疗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进行技术鉴定的结果。其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对鉴定过程的说明、医疗行为是否违反规范以及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等。 医疗鉴定材料包括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以及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医疗鉴定报告是对医疗事故进行技术鉴定的重要结果,涵盖了各种关键信息和建议。它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调查材料、鉴定过程说明以及医疗行为是否违规等内容。医疗鉴定材料则包括病历记录、医学影像资料、手术记录等。
    2024-01-05
    400人看过
  • 非法行医指的是哪些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了非法行医的四种情形及相应处罚。这包括未取得或非法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吊销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未取得乡村医生资格从事乡村医疗活动以及家庭接生员从事非家庭接生的医疗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非法行医者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具有以下四种情形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并受到处罚: 1. 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 2. 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 3. 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 4. 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如果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造成就诊人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揭露非法行医:违法行为与法律后果 非法行医是指在没有获得相应资质或许可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这包括无证开设诊所、非法行医、非法售卖药品等违法行为。非法行医对社会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相关法律对此
    2024-01-05
    383人看过
  • 意外并发症是什么意思
    并发症是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引起的,或者由诊疗操作引起的能够预见的另一种疾病或症状。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一些医疗机构经常以并发症作为不承担责任的抗辩理由。为了明确并发症在民事责任中的地位,有必要从法律上予以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未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除本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外,不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前三款规定行为之一,致使保险人支付保险金或者支出费用的,应当退回或者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三节 财产保险合同 第五十六条 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应当将重复保险的有关情况通知各保险人。 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
    2024-01-05
    118人看过
  • 意外并发症医保报销吗
    外伤引起的并发症医疗费属于基本医保范围,但需满足条件:不由第三方负担、不属工伤保险范围、不属公共卫生负担、非境外就医。协议医疗机构的费用符合基本医保标准可从基金支付,急诊抢救可在非协议医疗机构就医,药品使用可适度放宽。 外伤引起的并发症医疗费属于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医保可以报销。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医保不予报销: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在境外就医的。参保人员在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参保人员确需急诊、抢救的,可以在非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因抢救必须使用的药品可以适当放宽范围。 意外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如何报销? 意外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医保报销。根据医保政策,如果患者在意外事件后出现并发症,可以申请医保报销相关的医疗费用。首先,患者需要确保自己参加了医保,并且符合医保规定的报销条件。其次,患者需要在意外事件发生后及时就医,并保存相关的医疗费用凭证,如医院发票、处方等。然后,患者可以将这些凭证提交给所在地的医保机构进行报销申请。医保机构会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审核患者的报销申请,并将符合条件
    2024-01-05
    352人看过
  • 医患关系的处理
    医患法律关系
    医患关系模式及其影响:医患关系对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主动与被动型、引导与合作型、共同参与型。不同模式对医疗活动有不同影响。处理医患关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模式,尊重患者意愿和权益,维护良好医疗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影响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 第一种是主动与被动型,医师完全主动,病员完全被动。这种模式下,医师的权威性不受任何怀疑,病员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第二种是引导与合作型,医师和病员都具有主动性。医师的意见受到尊重,但病员可有疑问和寻求解释。 第三种是共同参与型,医师与病员的主动性等同,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医师此时的意见常常涉及病员的生活习惯、方式及人际关系调整,病员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三种医患关系模式在医疗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处理医患关系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同时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益,维护良好的医疗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在处理医患关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益,维护良好的
    2024-01-05
    419人看过
  • 医患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医药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医疗机构、卫生企事业单位以及卫生人员等。医患法律关系是指医疗方受患方委托,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确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需要明确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医疗行为的范围和损害情况。 医药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医疗机构、卫生企事业单位以及卫生人员等。其中,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和管理医疗行业,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卫生企事业单位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和管理,而卫生人员则是医疗行业的主要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医患法律关系是指被民法及医事法律所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具体来说,医患法律关系是指医疗方受患方的委托或其他原因,在对患方实施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的过程中,受现行相关法律所调整而形成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医患法律关系是医患双方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与民事法律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要确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就必须首先界定医与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医患法律关系。医患法律关系主体是医疗机构与患者,内容是医疗机构和患者依照相关法律或者双方约定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客体是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因此,要确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需要明确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界定医疗行为的范围和医疗损
    2024-01-05
    333人看过
  • 医患法律关系受什么的调整
    医患法律关系涉及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医患合同、管理和事实合同关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争议。医务人员应如实告知患者病情、措施和风险,解答咨询,但需避免不利后果。 医患法律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因医疗活动而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根据医疗工作的不同含义,医患法律关系可以具体界定为医患合同关系、医患无因管理关系和医患事实合同关系。其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规定,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对医患法律关系的影响 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对医患法律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医患纠纷处理常常陷入繁琐的诉讼程序,耗费时间和金钱,给医患双方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而随着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用了多元化、非诉讼的解决方式,如调解、仲裁等。这种改革使得医患纠纷得以更快速、更有效地解决,减轻了法院的负担,也提高了医患双方的满意度。同时,改革后的机制更加注重医患沟通、协商,促进了医患关系的改善和医疗质量的提升。总体而言,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为医患法律关系的
    2024-01-05
    262人看过
  • 个体行医资格证
    个体行医
    问题:怎样申请个体行医许可证,法律上如何认定?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19条规定,申请个体行医许可证需要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请报告,并填写《医疗执业登记注册书》。应提交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录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普通设备清单和药品种类清单。而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则需要满足有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有适合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条件。因此,个体行医许可证的申请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并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 个体行医许可证的申请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并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九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疗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等信用记录制度,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违反本
    2024-01-05
    313人看过
  • 做手术堂兄弟姐妹能签字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应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如果其他继承人以书面形式放弃继承,就需要他们的签字。而在遗产继承时,兄弟姐妹如果有继承权,需要他们签字的。如果兄弟姐妹没有继承权,则不用给他们签字。 另外,继承公证不需要所有继承人到场。如果继承人不能亲自到公证处办理,则需要在当地办理委托公证,委托他人代为办理。如果继承人不能亲自到公证处办理并且放弃继承权,则需要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权的表示,并进行公证。公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遗产纠纷,如果继承人对于继承的财产有明确的划分,可以不需要公证。 综上所述,继承公证不需要所有继承人到场,但需要其他兄妹以书面形式放弃继承时进行签字。
    2024-01-05
    268人看过
  • 手术同意书在术前多久签
    手术前签协议是必要的,手术协议书是手术双方共识的书面文件,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保障求美者的权益。根据民法典,医疗机构有过错导致患者损害时需承担赔偿责任。签定手术协议书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手术前要签协议吗?答案是肯定的。手术协议书是施术者和求美者之间取得共识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文件,以便手术后出现医疗纠纷时作为处理纠纷的法律文件依据。签定手术协议书既显示出手术的严肃性,同时也给求美者提供了法律保障。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签定手术协议书对于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 手术前的签署时间要符合法律要求吗? 根据法律要求,手术前的签署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同意书应在术前足够的时间内签署,以确保患者完全理解手术的风险和后果,并能做出知情决策。具体的时间要求可能因地区和法规而异,但通常要求在手术前一定的时间内签署,以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咨询。这样做有助于保护患者的权益,减少潜在的纠纷和法律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和医生应严格遵守法律要求,确保手术同意书在术前合适的时间内得到签署。 签定手术协议书对于手术前的法律保障和纠纷处理至关重要。根据法律规定,手术同意书应在足够的时间内签署,以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手术
    2024-01-05
    223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