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网络暴力的原因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0 10:13:14 343 人看过

形成网络暴力的原因如下:

1.网民的匿名性,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

2.一些网民的素质原因,

3.社会的不公,

4.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

一、网络诈骗行为有哪些

1、假冒好友

诈骗手法:骗子通过各种方法盗窃邮箱账号后,向用户的好友、联系人发布信息,声称遇到紧急情况,请对方汇款到其指定账户。嫌疑人在与网民视频聊天时录下其影像,然后盗取其密码,再用录下的影像冒充该网民向其社交群里的好友“借钱”。

2、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是当前最为常见也较为隐蔽的网络诈骗形式。犯罪分子通过使用“盗号木马”、“网络监听”以及伪造的假网站或网页等手法,以转账盗款、网上购物或制作假卡等方式获取利益。

3、网银升级诈骗

目前全国最新型的电信诈骗犯罪,是利用网银升级、信用卡升级、网银密码升级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送与官方网址相似的“钓鱼网站”,从而窃取受害人的登录账户和密码口令。

二、不可赔偿精神损害种类

不可赔偿精神损害的种类有:

1.法律事实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自然灾难、失恋(违反婚约除外)、特别偏好的价值(如为崇拜的偶像跳楼自杀而悲痛)等。

2.损害主体非当事人且与当事人无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目睹血淋淋的凶杀或交通事故现场所致精神损害。

3.较低层次的精神不快或不适。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及法治程度不高及其他各因素,这些精神损害不能或不可能得到法律救济。如就餐时服务态度不好或饭菜久待不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这个范围将逐步缩小。

4.不具备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法律事实造成的精神损害。例如,侵权所致的精神损害赔偿要件一般为:侵权行为、严重的精神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缺其一则不具有可赔偿性。

三、怎样识别网络诈骗

从目前情况看,网购诈骗主要有以下8种方式:

1、谎称其货品为走私物品或海关罚没物品,要求网民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押金、定金;

2、谎称网民下订单时卡单,要求网民重新支付或重新下订单;

3、谎称支付宝系统正在维护,要求网民直接将钱汇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中;

4、谎称购物网站系统故障,要求网民重新支付;

5、谎称网店正在搞促销、抽奖活动,需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等等;

6、网民在网购飞机票时,嫌疑人谎称网民提供的身份信息有误,要求网民重新支付购票款;

7、谎称需要进行资质验证,要求网民支付验证资质费;

8、谎称店内无货,朋友的店里有货,于是推荐一个看似差不多的网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2日 08: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网络暴力相关文章
  • 导致妻子暴力的原因
    女性产生家暴行为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但又却是存在,那么导致女性暴力的原因是什么呢?请阅读下文进行详细的了解。导致妻子暴力的原因上海离婚律师提到,在男尊女辈这种传统思想延续了五千年的中国,男人无论在工作还是家庭里的地位一直是至高无上的,有这样的基础,为什么还会出现像上述丈夫那样声泪俱下的血泪史呢?男人又是如何沦为弱者的呢?正如有为先生所说:我实在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经常会被自己的老婆打得头破血流,因为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很没有面子的。可能正是因为男人这种面子上的担心,才促成了他们的妻子从动口慢慢地发展成了动手。上海婚姻律师说:一些陈腐的观念往往是促成家庭不幸的最大的因素。夫妻间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事情,女人不是弱者,男人也不应该是弱者。如果其中的一方遭受了暴力,那么必须尽快解决,而不是碍于面子把苦果吞到肚子里。离婚律师还说:近几年,有关于家庭暴力的宣传工作做得很多,许多男性也渐渐地
    2023-04-29
    434人看过
  • 暴力犯罪发生的原因
    暴力犯罪的发生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即压抑——诱发这样一个基本的模式。级由某种因素造成了个体需要的压抑,于是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挫折与冲突就外化为攻击性的行为亦即暴力犯罪。具体说来,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1.犯罪人自身不良的生活背景不良的生活背景是指压抑个性、妨碍人格正常形成和发展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如贫困、缺乏母爱的人生早期经验,缺乏理解与友爱的人际关系等。在这种不良的生活背景下,极易形成一种反社会人格。尽管这种不良生活背景是作为人的直接环境而发生影响的,但它常常是社会矛盾的折射。比如在暴力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比在一正常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更具暴力倾向。2.民事纠纷民事纠纷常常作为一种强刺激而导致杀人、伤害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当纠纷中有过错的一方未受到应有的批评与处理,而无过错的一方也未得到适当的救济抚慰时,后者可能会采取过激行为用以泄愤报复。纠纷一方或双方心胸狭窄,报复心重,更易发生暴力行为
    2023-08-18
    479人看过
  • 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民们若想获得自由表达的权利,也要担当起维护网络文明与道德的使命。表现形式(一)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二)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三)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产生根源网络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网民的匿名性,网络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二有一些网民的素质原因,三有社会的不公,四有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等。防治网络是一个虚拟
    2023-06-14
    449人看过
  • 网络暴力的防治措施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和心理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专家们认为,防治网络暴力必须疏堵结合、综合防治。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分辨能力、选择能力和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的、负责的网络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大依法惩治的力度,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一、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实名认证是国家大力实施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以面对日益扩大的网络化生活,所做出的有效监督。出台专门规范跟帖评论服务的管理规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1、适应深入推进
    2023-06-22
    130人看过
  • 网络暴力的法律问题
    网络暴力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网络暴力可能涉嫌侮辱罪、诽谤罪。诽谤罪一般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侮辱罪、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网络暴力的处理程序1、收集证据线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2、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
    2023-07-03
    232人看过
  • 哪些原因会构成暴力取证罪?
    暴力取证的要素有: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主体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情形。一、刑讯逼供罪是如何构成的?刑讯逼供罪是由下列要件构成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司法活动;在客观上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在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逼取口供的目的。二、诬告陷害罪所需具备的犯罪情节包括哪些诬告陷害罪需要以下犯罪构成: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3、主体为一般主体。4、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三、怎么样构成刑讯逼供罪?满足下列要件即构成刑讯逼供罪:1、刑讯逼供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2、本罪的主
    2023-03-18
    206人看过
  • 构成网络诽谤罪的原因是什么?
    网络诽谤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一、损坏他人名誉是属于什么违法行为毁坏他人名誉可能涉及诽谤罪和侮辱罪,情节严重的,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者都是自诉案件,不告不理,但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诽谤罪主要是捏造虚假事实毁坏他人名誉,而侮辱罪可以是用真实的事实,也可以是用虚假的事实来毁坏他人名誉。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规定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诽谤罪构成要件:1、诽谤罪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诽谤罪客观要件;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诽谤罪主体要件;诽谤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
    2023-03-24
    190人看过
  • 网警管不管网络暴力
    网警管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报警后警察是会受理的!但是你同时要收集好各种证据,以备调查。一、刷单微信受骗后怎么办(1)打110报警,将骗子的电话号码、QQ号、微信号、银行卡号等都告诉警察,警察会冻结骗子的银行卡的,不要让骗子再骗人。(2)上中国互联网协会设立的公众举报受理网站“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3)上公安部的“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报警:第一步,上百度搜“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第二步,点击该网站首页右上方的导航条“我要举报”;第三步,再点击是”非注册用户举报“还是”注册用户举报“;第四步,进入后再输入你要举报的事实。(4)报网警,处理刷单、微信受骗等。二、恶意散播谣言犯法吗?1、情切较轻的,构成侵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
    2023-04-04
    216人看过
  • 寒潮的形成原因
    法律综合知识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从我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影响我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70℃。1月份的平均气温
    2023-05-10
    77人看过
  • 关于江歌案的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不用负责的廉价英雄主义这次江歌遇害案引发网络舆论,大家的关注点有点儿“跑偏了”。首先江歌遇害案将于2017年12月11日在东京开庭审理,案件具体细节尚不清晰,事件真相还需再等一等。另外,事件的罪魁祸首是陈世峰,江歌母亲和刘鑫其实都是受害者,大家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庭审上。庭审结束后,嫌犯和受害人的供词都会被曝光,刘鑫有没有如实陈述事件真相,江歌母亲有没有无理的诉求,都会一清二楚。纵观这次舆论热潮,刘鑫在事后的处理方法上是存在一些不妥,网络上谴责者、谩骂者也占到了多数,但笔者想说这种“一如既往”的偏激评论对事件发展或案件审理来说没有一点帮助。在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网络道德谴责乃至网络暴力实则是一种不用负责任的廉价英雄主义,有时候大家只是简单地发泄情绪,却忽视了事件真正该关注的地方。网络时代,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理性,在事件真相到来之前,不要被任何情绪消费,网络舆论也是
    2023-04-03
    291人看过
  • 未成年人网络暴力处罚措施
    未成年网络暴力处罚难,需具体情节,司法解释规定按诽谤处理,被点击、浏览次数5000次或转发500次以上被视为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若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散布行为且主观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将按诽谤罪定罪处罚。未成年网络暴力很难处罚,要看具体情节,一般都按照网络实施诽谤处理。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未成年校园暴力事件处理方法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
    2023-06-30
    219人看过
  • 网络暴力的危害有哪些?
    一、网络暴力的危害有哪些?1、网络暴力混淆真假真真假假的世界,尤其是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社会,真假原本就难以辨识,而在网络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下,原本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通常,对真理的曲解并不在于信息源本身,而在于真理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歪曲混淆,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混淆了对与错,真假难辨。2、网络暴力侵犯当事人权益网络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尤其人肉搜索风靡开始,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讨伐,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从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到现实社会,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网络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却找不到具体的实施伤害的人,正因为如此,参与的网民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肆意而为。网络集体暴力中,网民很少考虑到当事人的心
    2023-04-17
    212人看过
  • 网络暴力入刑了吗
    是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网络暴力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网络暴力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要承担侵权责任,构成犯罪的,按诽谤罪、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3-06-12
    434人看过
  • 存在家庭暴力的原因分析
    存在家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1、传统的封建观念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传统婚姻家庭中,女人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不被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和尊重,这种思想意识上的不平等直至今日还渗透在我们周围的一些家庭中,父权、夫权思想仍有一定市场。具体表现是:有些丈夫将妻子视为私有财产和附属物,轻者随意打骂,重则摧残;而一些深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封建传统意识影响的受虐妇女认识不到自身的人格和价值,习惯于对夫权逆来顺受,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有一大部分的上访妇女被丈夫打伤后,因害怕家丑外扬,苟安认命,甘做当代秦香莲,或以气相争,为了孩子和面子宁可承受死亡婚姻的痛苦折磨,竭力维护“家庭”的外壳。殊不知,如此拚命维持的结果,到头来只能害苦自己。“愚孝”是封建意识的一种表现,也是家庭暴力的另一诱因。近年来,由翁婿、公媳、姑嫂不和、特别是婆媳矛盾等原因引发的家庭暴力增多。在经济开支、分担家务、赡养老人及处理亲属关系等日常生
    2023-04-26
    309人看过
换一批
#网络侵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网络暴力是指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用捏造事实或者无端谩骂等方法诽谤他人或者侮辱他人的行为,并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网络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实施网络暴力者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中的侮辱罪,最高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等。网络暴力是一种非常恶劣的网... 更多>

    #网络暴力
    相关咨询
    • 暴力取证罪成立的原因有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20
      暴力取证罪的构成要件有:客体要件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体要件是司法工作人员;客观要件为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主观要件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逼取证言的目的。
    • 网络暴力是否构成犯罪?网络暴力给人造成的伤害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6
      网络暴力是否后构成犯罪?目前,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让大家能够自由表达的同时,也滋生着大量的网络暴力,网络暴力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可能构成诽谤罪和侮辱罪。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根源也有很多。“网络暴力”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违法的侵权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那么,网络暴力给人造成的伤害该由谁来承担责任?请看下文
    • 网络暴力威胁构成什么罪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9
      当发生威胁行为的时候,受到威胁的人是很惆怅的。有的人就会疑惑,威胁他人构成什么罪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威胁他人构成什么罪,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单纯的恐吓行为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前是不构成犯罪的,而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后在寻衅滋事里面增加了恐吓的内容:因此威胁他人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另外如果不是单纯的恐吓行为还有其它情况则如下: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
    • 未成年网络暴力如何定罪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22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网络暴力会不会构成犯罪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07
      构成。软暴力,是指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对他人或者在有关场所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的行为,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手段。《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