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审判与民事审判区别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22 20:15:13 498 人看过

一、商事审判与民事审判区别是什么?

商事审判与民事审判区别是审理的案件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审判理念其实就是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对案件判断的价值追求。民事行为与商事行为因其在立法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自然造成了法官审理民、商事纠纷案件时法律关系上不同的考量。最高人民法院将原来的经济审判、知识产权审判和涉外案件审判纳入到民商事审判序列,分别设置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等承担不同类型民商事案件的审判庭。随着民事审判庭职能的细分,在审判理念上对民事案件与商事案件适当进行区分也就有了实践意义。

一是民、商案件中对于“公平”保护的着重点不同。由于民事案件当事人主要是自然人,民事审判在承认当事人的缔约能力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更强调对弱者的特殊保护,侧重于公平优先,以实现民事法律行为结果公平,实质公平。而商事案件的当事人主要是法人,是企业,其经营者由于已经被法律假设高度职业化了,自然推定其具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当然的注意义务和对等的交易能力,因而在商事审判中,强调公平与效率二者并重,有时更侧重于效率优先,保护当事人缔约机会公平、形式公平。同时,以交易为主的商事行为本身的目的是纯营利性的,所以一般不认为交易主体有明显的强势和弱势之分(除了在一些特殊的市场情形中,如反垄断),由此带来的较之民事行为高得多的经营风险也应为经营者所承担。与此同时,法律保护的重点从经营者及其行为本身转移到了善意第三人。毫无疑问,这里实际上是更偏向由法律来维护有序的交易秩序而非单笔交易了。概言之,商事审判中对于市场经营参与者赋予了较高的注意义务,这是民事审判所没有的。这样的考虑,是基于维护整个市场经营秩序的考量,可以说,这实际上保护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平”。

二是民、商案件对财产保护方式的重心不同。民事审判因其较之商事审判更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明显侧重人格权益的保护,这是商事审判所没有的。前文已述,民事行为假定参与者是“伦理人”,商事行为假定参与者是“经济人”,前者人格权益方面保护自然突出一些。但即使在财产保护方面,二者保护的重心也有很大差异。民事审判所涉财产以自然人的生活、消费财产为主,侧重对所有权的归属和物的占用使用的保护,强调维护财产的静态安全。例如,通过严格对自然人住房的登记和流转,维护自然人的安定生活。商事审判中涉及的财产更多的是处于流动状态中的资金,侧重对物的交换和担保价值的利用,通过维护资本的动态安全,来促进资本的高效流转。与儒家文明下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事主体不仅不羞于喻于利,而且其本质属性就是营利性组织。对于商事行为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司法是支持的。对于商事行为财产的保护方式,更突出了注重效率的特性,鼓励资本在更多次的流通中实现增值,鼓励交易。

三是民、商案件中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干预程度不同。法官在案件中的介入程度,以及民事案件的审理究竟应采取“对抗式”还是“纠问式”一直是个争议不小的话题。在不违反强行法的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民法体系中重要的原则。但不可否认,商事纠纷中,法官对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介入程度比起传统民事纠纷要更少。如在民事案件中对显失公平的结果或过高的违约金约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予以认定和必要调整。但法院主动对商事案件中显失公平结果的调整则需要谨慎得多。这里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源自民法对于商事主体的假设,自然推定他们对于自身参与的商事行为有专业、成熟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应当有更高的风险预估和承受能力,商事主体的决策可以视作是在衡量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上作出的最优选择,司法权力应当减少出于“父爱主义”的关怀而做出不必要的干预;二是商事行为本身具有专业性和规范性,比如有关于保险、票据、公司股权、融资租赁等的制定法律已经相对比较具体详细,尤其是程序方面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不少商事行为都有自己的“格式条款”,商事主体自由发挥自由意志的余地已经不是很大,故司法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过多介入和干预,在确定商事行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商事审判应谨慎介入市场主体的自治领域,充分尊重当事人对合同的自由权利和公司的自治权利,不轻率地以司法判断取代商业判断。

二、如何在审判实践中把握民、商事审判理念的区分

民、商事审判理念的区别,直接影响到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对案件处理的把握。在分析前述审判理念的基础上,法治建设发展到现阶段,民商事法官应该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国情,在审判实践中把握好以下三方面关系。

一是把握好合同自由与合同正义的关系。从法律的适用上而言,商法规范属于民法特别法,商事审判实践中应当遵循鼓励交易、鼓励资本增值、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等商事规则优先于民事规则适用的原则。法官除了依据商事法律法规进行裁判外,还应重视因商事行为营利性和专业性而在商人中自发形成的行业惯例。但合同自由并不等于绝对的意思自由,法律不能保护所有达成合意的商事行为。因为商事主体在进行商事活动时的逐利性促使部分商事主体可能采取违反法律法规或是以一种有违商事交易公平秩序的方式谋取利益。虽然法院在商事审判中应不轻易认定商事行为和商事合同无效,但也不允许有破坏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行为发生。故法官必须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国情,避免将商事审判理念绝对化。对于一些仅依照合同处理显失公平的个案,既要考量类案导向、行业发展和市场交易秩序的维护,也要充分考虑个案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评价和感受。商事审判与民事审判相通之处较多,需要相互借鉴,商事审判也要追求实体公正、个案公正和结果公正。

二是把握好调和判的关系。判决与调解的功能作用不同。民事纠纷多发生在属于“熟人社会”的家庭内部、邻里社区之间。以调解方式结案,不仅有利于化解个案纠纷,也有利于伦理亲情的修复和家庭、邻里生活的和谐稳定。因而,在民事审判中先行调解、侧重调解,甚至在某些案件中将调解作为一个必经程序,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商事审判中的当事人多为理性的“经济人”,其更加注重市场交易规则的遵守和预期利益的实现,更多情况下,以裁判方式解决纠纷,有利于明晰责任、确立规则、维护诚信。因此,就裁判方式而言,调解和判决在商事审判中各有其优势,不应一概而论。对于事实清楚,责任明确,违法失信者试图以调解方式逃避和减轻责任的商事案件,要依法及时判决,严格追究违法失信者的法律责任,充分保障诚实守信方的合法权益。对于以调解方式更有利于实现各方最大利益的合同继续履行纠纷、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纠纷、企业破产重整纠纷等商事案件,也要在辨法析理、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对自身利益理性权衡后作出调解。要坚决避免以拖压调、以判压调,以牺牲权利人的权利为代价来刻意追求调解率。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现在我们国家对于商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在进行审理的时候审理的理念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要对此进行非常准确的认知,在这里也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以下对于案件的价值方面的追求是怎么样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3日 03: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显失公平相关文章
  • 民事审判程序是什么
    庭审程序:1、预备阶段。宣读法庭纪律;核实出庭人员。2、法庭调查阶段。原告陈述诉讼请求、理由及事实;被告进行答辩。3、举证阶段。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4、法庭辩论阶段。原被告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及请求。5、法庭调解。6、宣判。一、民事执行程序的特点是什么民事执行就是执行机关根据生效的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以满足或实现债权人民事权利的行为。执行程序是一种形式化的司法活动,基本不涉及实体问题,依照生效的裁判文书主文采取执行行为,不听取债务人对实体问题的申辩;具有不平等性,是执行机构针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责任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活动;在执行程序中法官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强制性,以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债权人的权利完全实现为主要目的。当然,随着近年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实现,现在法律也规定了执行程序中有若干问题需要通过与诉讼程序相类似的裁决程序来解决,如案
    2023-04-03
    213人看过
  •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是什么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1、审理的对象不同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它既包括已过法定期限没有提出上诉、抗诉的第一审判决和裁定,也包括第二审判决和裁定;既包括正在执行的,也包括已经执行完毕的;而二审程序的对象只限于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和裁定。2、提起的理由不同处于维护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对提起审判监督的理由,法律有严格的限制,必须是经过有权的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认真审查,有较充分的根据和理由认定生效裁判确有错误;而二审程序只要有合法的上诉或抗诉就能引起,不论上诉或抗诉的理由是否充分,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均必须依照二审程序进行审理。3、提起的期限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一般没有法定期限限制,只要发现生效的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精神,随时发现,随时纠正,任何时候都可以提起。当然,如果原判错将有罪判为无罪而需要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时,应受刑
    2023-03-03
    104人看过
  • 民事审判人员是什么
    1、在民事诉讼中,第一审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应当由法官和陪审员组成,第二审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应当由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官组成。当然,与第一审一样,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当法院开庭时,通常需要下列人员在场:1。法院:审判长、法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和执达主任。原告:原告、原告代理人/辩护人、原告律师。被告:被告、被告代理人/辩护人、被告律师。其他可能的相关人员:相关证人、检察官和观察员民事诉讼中的问题是什么。立案标准不统一,案件收集范围不确定。经公证的债权法法律文书,一方当事人拒绝执行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经公证的其他法律文书,除有相反证据外,应当确认其有效性,由此产生的民事纠纷案件应当被法院受理。但是,一些法院以上述案件属于行政案件为由拒绝立案。相反,不受法律规范、不受法院管辖的行政案件,如因《拆迁协议》纠纷导致拆迁户查封房屋、统一规划导致宅基地纠纷等,作为“其他”诉讼原因提交2。未按法定时
    2023-05-07
    474人看过
  • 暂停审判与推迟审判的区别
    1、延期审理与中止审理的区别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通知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并宣布开庭日期后,或者在开庭时,因法律原因决定不同的开庭日期的制度。推迟审判只能发生在审判阶段。延期审理前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在延期审理后仍然有效。但是,延长的时间不包括在审判期间内。暂停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因案件长期无法继续审理而作出的暂停审判的决定。1。不同的时间。延期审理只适用于庭审过程,暂停审理适用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至判决期间。不同的原因。推迟审理的原因是诉讼本身存在障碍,其消除取决于某些诉讼活动的完成。因此,推迟审判不能停止庭审以外的诉讼活动,但暂停审判的原因是存在不可抗拒的情况,其消除与诉讼本身无关。因此,暂停审判将暂停所有诉讼活动。重审的可预测性是不同的。对于延期审理的案件,重新审理的时间可以预测,甚至可以在法庭上决定,但对于暂停审理的案件,重新审理的时间通常是不可预测的。(1)必须出庭的当事人或者其他诉
    2023-05-07
    358人看过
  • 推迟审判与暂停审判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诉讼中止可以发生在诉讼开始到判决作出的任何阶段,而审判延期只能适用于开庭阶段。适用效力诉讼中止将导致案件中途中止,诉讼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均停止;延期审理只会推迟案件的审理日期,相关诉讼活动不会停止,如通知证人出庭III.恢复审理诉讼中止的法律情况来自诉讼之外。法院难以决定何时恢复诉讼;但是,推迟审判的法律环境来自诉讼,恢复审判的日期通常由人民法院决定。IV.法律情况不同延期审判适用于: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到庭;当事人提出暂时退出的;需要通知新证人到庭、获取新证据、重新确认身份、进行勘验或需要补充调查的;处理延误的其他情况。暂停审判适用于: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一方丧失诉讼能力,未确定法定代表人的;作为一方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权利义务的继承人尚未确定的;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参加诉讼的;必须以另一案
    2023-05-07
    204人看过
  • 刑事一审与二审有什么区别
    刑事一审和二审的区别主要有:1、一审程序由公诉或者自诉引起,二审程序由上诉或抗诉引起;2、一审案件原则上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案件由一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3、一审判决是未生效判决,二审判决为终审的生效判决。《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第二百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一、刑事案件二审上诉期限是多少天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它是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上诉方式:被告人
    2023-03-09
    439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显失公平是指不具备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原因,但行为人单方面获取暴利,依照行为当时的情形,社会公认为重大不公平的行为。显失公平行为违反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合同显失公平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 更多>

    #显失公平
    相关咨询
    • 民事诉讼中再审与审判监督的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09
      二审程序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一般按照“谁举证再审程序也称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可以按一审程序也可以按二审程序.通俗点
    • 民事诉讼中再审与终审判决的区别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1-26
      1、再审如果是按一审程序进行的,对判决、裁定可以向其上一级高级人民法院上诉2、再审如果是按二审程序进行的,其判决、裁定为终审,不得再上诉3、如果对再审终审判决、裁定不服,只能通过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
    • 一审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与法院二审民事判决书有什么区别呢?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3
      人民法院的一审和二审民事判决书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一旦生效,就必须按判决书所判决的内容予以执行。二者不同的是:一审判决书送达后,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不服该判决的,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依法提起上诉。上诉后,一审判决书不生效。而二审判决书是终审判决。双方当事人必须执行。如果不服二审判决,只能提起申诉。但不影响案件的执行。
    • 民事诉讼法再审后再审的判决与终审有什么区别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22
      1、再审如果是按一审程序进行的,对判决、裁定可以向其上一级高级人民法院上诉2、再审如果是按二审程序进行的,其判决、裁定为终审,不得再上诉3、如果对再审终审判决、裁定不服,只能通过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
    •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与一审有什么区别?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09
      刑事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案件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法院对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依照再审程序对案件的再行审理,其目的是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确属错误的判决或裁定。再审程序属于审判监督程序,它与第二审程序主要区别: (1)提起的主体不同。第二审程序提起的主体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当事人,而再审提起的主体是原审人民法院的院长、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