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故意犯罪预备行为的法律性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14 10:03:12 357 人看过

需要结合具体的刑事案件进行具体的分析。不确定故意(又称相对故意、附条件故意),是指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具体内容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并不明确,而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犯罪预备行为的客观要件要素符合某一犯罪预备在客观方面的特征,且主观上又具有该种犯罪的概括故意,就应按该种犯罪性质认定。

哪些行为是犯罪预备行为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有: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的计划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3日 05: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预备相关文章
  • 分析犯罪预备的特征
    犯罪预备一般需要具备四个特征:首先是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就是为了犯罪;然后是犯罪嫌疑人在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的行为;其次预备行为并没有完成,因此不可能去着手进行犯罪或者是预备行为已经完成,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着手进行犯罪;最后没能着手去实行犯罪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之外的一些原因。对于预备犯,一般可以根据程度去进行减轻或者是免除处罚。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无疑,这两个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为犯罪预备只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应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行为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经过犯罪预备阶段以后进入了实行的阶段并最终完成了犯罪,这时应作为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而不再单独对犯罪预备行为
    2023-07-01
    332人看过
  • 犯罪预备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犯罪预备算犯罪吗
    一、犯罪预备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1、准备工具;2、练习犯罪的手段,比如说,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比如说,盗窃之前的踩点,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比如说,要盗窃、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为了实施某种犯罪而组织犯罪集团,这种组织、参加犯罪集团的行为也是犯罪的一个预备行为,比如说,为了盗窃和抢劫而勾结共犯或者组织犯罪集团就是盗窃、抢劫的预备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属于实行行为。因为这两种犯罪集团是刑法分则直接禁止的犯罪行为。大家一定要注意具体常见的预备行为。因为关于预备行为,刑法分则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刑法分则规定的都是实行行为。所以说,对犯罪预备行为一般掌握只有根据上述的归纳总结。(二)具有
    2023-02-27
    194人看过
  • 分析犯罪预备的构成成分
    犯罪预备的构成特征有:1、主观上为了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包括预备行为没有完成,因而不可能着手实行犯罪,预备行为虽已完成,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行为人自动放弃预备行为或者自动不着手实行犯罪,则不成立犯罪预备,而成立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种类有哪些犯罪预备的种类具体如下: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如行为人为实施盗窃活动而事先查看银行所处的位置、保险柜放置的地方、毗邻的建筑物、逃跑的路线等。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楼顶下滑入窗技术。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是指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排除实行犯罪时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的障碍,以便进一步实行犯罪创造有利条件。既可能是单纯地排除障碍,等待时机成熟再实施犯罪,也可能是在排除障碍之后,立即着手实行。4、追踪
    2023-07-05
    430人看过
  • 传销犯罪行为的法律分析和处理意见
    传销判刑的标准为:1、传销下线30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传销下线30人的量刑标准,还要看涉及到的资金是多少,一般来说资金越多的话传销线头被坐牢的几率也就会越大了。传销一般应该怎么样判看具体情况定。从犯比主犯判的轻,会根据犯罪情节轻重、所涉金额、犯罪后果、社会影响、自首、立功、坦白、取得谅解等决定具体的刑罚。传销的量刑标准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十六条【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2023-07-13
    434人看过
  • 犯罪行为的犯罪性质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是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的基础和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学着重从下列角度研究犯罪行为:(1)把犯罪行为作为犯罪心理演化过程的一个阶段进行研究,如犯罪意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犯罪结果;(2)研究犯罪行为方式,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政策提供依据;(3)研究某一犯罪者的犯罪行为方式,为改造该罪犯提供帮助。一、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一般违法就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其性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严重违法即犯罪,也就是说触犯了刑法,其性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大。所以违法不等于犯罪,但犯罪肯定是违法。违法与犯罪的区别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2、处罚的方法不同。违法,民事
    2023-04-07
    255人看过
  • 分家析产的法律性质
    家庭共同财产
    对于分家析产的法律性质,未见法律有明文规定,理论探讨也不多见,多为个案由审判实践判定。关于分家的法律性质,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分家是一种赠与性,即父母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赠与给子女。另一种观点认为,分家是对家庭共同财产的分割。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应当认为分家是赠与与家庭共同财产的分割两种法律行为的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分家是原来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家庭成员之间,为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家庭,而将原有家庭财产分成份额给分家后的各个家庭所有的一种法律行为。至于财产所有权如何变更,则根据财产所有权原有的状况,发生赠与或分割的问题。如果用于分家的财产属父母所有,则属父母对其所有的财产以赠与方式处分的问题;如属家庭成员共同所有,则属共同共有财产的分割问题;如家庭财产中既有父母所有的财产,又有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则赠与、分割均包括在内。一、分家析产与财产继承的区别。财产继承,发生在
    2023-02-16
    10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但这一规定内容并不是犯罪预备形态的完整定义。应当认为,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犯罪预备
    相关咨询
    • 预备犯行为有什么性质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2
      预备行为有5种: 1、准备工具; 2、练习犯罪的手段,比如说,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 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比如说,盗窃之前的踩点,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 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比如说,要盗窃、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 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为了实施一种犯罪而组织犯罪集团,这种组织、参加犯罪集团的行为也是犯罪的一个预备行为。 《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
    • 如何定性不确定故意犯罪的预备行为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27
      需要结合具体的刑事案件进行具体的分析。不确定故意(又称相对故意、附条件故意),是指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具体内容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并不明确,而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犯罪预备行为的客观要件要素符合某一犯罪预备在客观方面的特征,且主观上又具有该种犯罪的概括故意,就应按该种犯罪性质认定。
    • 刑法分则预备行为犯罪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2
      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预备行为分几种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15
      1、下列行为属于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的行为: (1)准备用以杀伤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的,如购买匕首、寻找棍棒、绳索等; (2)准备用以排除犯罪障碍的器械物品的,如准备斧头砸门,准备锯错撬锁等; (3)准备用以到达或逃离现场的交通工具的; (4)准备用以接近犯罪对象的工具的,如准备翻墙用的梯子。 2、下列行为属于为了犯罪创造其它便利条件的行为: (1)事先踩点,调查犯罪现场,调查被害人行踪
    • 如何分清犯罪的预备性和实行性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0
      一、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例如甲携带凶器去杀乙,路上遇到几名治安联防队员,治安联防队员并不知道甲的目的,走了。后来,甲内心悔悟,打消了杀人的意念,返回家去,因而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预备阶段的中止。 二、实行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