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互联网纠纷
网络侵权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用捏造事实或者无端谩骂等方法诽谤他人或者侮辱他人的行为,并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网络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实施网络暴力者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中的侮辱罪,最高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等。网络暴力是一种非常恶劣的网... 更多>

网络暴力

  • 网络暴力立案有哪些标准
    网络暴力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网络暴力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1、表现形式。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2、在形式上。以文字言语做为形式的网络暴力,以图片视频做为形式的网络暴力。中央网信办:集中整治网络暴力等问题,网络暴力立案标准?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包括:持续开展整治,严防饭圈乱象反弹反复;加大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问题治理力度,遏制不良网络文化传播扩散;从严整治网红儿童软色情等问题,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
    2023-08-04
    391人看过
  • 网络暴力的立案标准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暴力、恐吓他人,情节恶劣,捏造虚假事实对他人名誉权进行诽谤的,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情节严重就会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被网络暴力怎么维权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受害人受到网络暴力侵害时,可以向侵权发生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保护自身利益。网络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互联网上发布有害、侮辱性、煽动性言论、图片、视频的一种行为现象,俗称网络暴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
    2023-08-04
    371人看过
  • 网络暴力是否犯罪行为?
    情节严重是犯罪行为。网络暴力一般是属于侵权的行为,网络暴力侵犯的是公民的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但网络暴力情节严重是会涉嫌刑事犯罪的,例如通过网络暴力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的,造成严重后果就会构成犯罪。网络暴力的影响网络暴力的影响有:1.网络暴力混淆真相,侵犯当事人的权益,影响道德价值观,阻碍和谐社会构建。2.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一种在网上发表具有诽谤、污蔑、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3.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这五个特点网络暴力能针对当事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8-03
    189人看过
  • 网络暴力如何判刑
    行为人以网络暴力为手段,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从而受到刑罚处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所以,行为人利用网络暴力,在网络上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可能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我们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应对网络暴力的方式如下:1、精准识别处置。指导网站平台建立网络暴力行为监测模型,通过分析用户的评论、弹幕等环节的异常行为,综合举报数量频次,准确识别网暴苗头,努力从机制上、源头上来解决这个问题;2、加大惩治力度。在清理违法违规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参与网络暴力的账号,督促网站平台采取批量禁言、暂停私信等处置措施,防止网暴升级蔓延。研判行为性质,对其中首发、多发、煽动发布网暴信息的账号,采取永久禁言、关闭账号等措施,对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3、强化用户保护。指导网站平台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功能,督促网站平台完善防控机制,包括上线“一键防护功能”,限制陌生人私信、评论和转发,上线发文警示功能,引导用户友善评论等措施。这个功能现在已经在一些大的头部网站开始试用了,从这一段试用的效果看,效果很好,我们在认真总
    2023-08-02
    290人看过
  • 网络暴力怎么立案
    网络暴力立案标准,具体如下:(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两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网络恐吓威胁是否违法1、网络威胁别人,情节恶劣的,构成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如果是一般的恐吓威胁他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遭受网络暴力该怎么办?遭受网络暴力的人可以收集证据线索。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根据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规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8-02
    141人看过
  • 网络暴力要负法律责任吗
    网络暴力的行为人是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侮辱罪,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遇到无理的网络暴力如何解决收集证据线索,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同时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最后应当委托律师维权,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8-01
    434人看过
  • 网络暴力要负法律责任吗
    网络暴力的行为人是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侮辱罪,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遇到无理的网络暴力如何解决收集证据线索,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同时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最后应当委托律师维权,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8-01
    405人看过
  • 学生受到网络暴力一般该怎么办
    学生若受到网络暴力,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要求侵害人停止网络暴力的行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未成年受到网络暴力怎么办未成年网络暴力很难处罚,要看具体情节,一般都按照网络实施诽谤处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和心理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2023-08-01
    403人看过
  • 学生受到网络暴力一般该怎么办
    学生若受到网络暴力,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要求侵害人停止网络暴力的行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未成年受到网络暴力怎么办未成年网络暴力很难处罚,要看具体情节,一般都按照网络实施诽谤处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和心理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2023-08-01
    145人看过
  • 未成年人遭遇网络暴力到什么程度可以起诉
    网络暴力如果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名誉,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就可以起诉。散布诽谤信息,如果点击率、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或者转发达到五百次,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否则就需要承担民事责任。遇到网络暴力可以报警吗遇到网络暴力可以报警,应当做到:1.收集证据线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2.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3.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账号,甚至还可能骗身边的亲朋好友。4.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2023-07-31
    435人看过
#网络侵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网络暴力 网友关注榜
    #网络暴力 律师视频普法
    #网络暴力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