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6
1、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要求这种约定须在转让之前订立,否则,该约定无效。 2、依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这种债权要么与债权人的人身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要么基于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信任关系产生。 3、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国家以法律禁止转让的,违反禁
债权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是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合同转让,债权人通过债权转让第三人订立合同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移于第三人。债权不得转让的情形有: 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如抚养费等; 2、双方当时约定权利不能转让; 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
不得转让的债权主要包括: 1、按照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 2、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当事人如果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债权人转让其债权通知债务人的时限规定为,在达成转让协议之后、转让行为履行之前。债权人在与受让人协商一致后,应当及时通知债务人,再将债权转让给受让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不得转让: 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债权。 2、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债权转让从转让和受让的关系上讲,其权利转让的主体是债权人和第三人,虽然与债务人在其履行义务的对象上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规定,债权不得转让的情形有: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
下列债权是不得转让的,即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以及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当事人如果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不良债权转让合同的法律问题: 一般认为、以下几种性质的债权不得转让: 1、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如雇佣、使用借贷、租赁等。 2、以特定身份关系为基础的债权、如家庭成员之间的扶养请求权、因继承发生的遗产给付请求权。 3、不作为债权。
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 1、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2、股权转让价款的确定,可以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转让价格; 3、股权转让后出现的一人公司问题。
股权转让涉及的法律问题如下: 1、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规定股权转让条件,限制股东转让股权,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效力;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应当通知其他股东,多个股东要求购买股权的,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转让
扣缴义务人应于股权转让相关协议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将股权转让的有关情况报告主管税务机关。被投资企业应当详细记录股东持有本企业股权的相关成本,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与股权转让有关的信息,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公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不能转仍的债权法定情形有: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