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8
犯罪中止的,造成损害的,要负刑事责任。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法人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精神病人犯罪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预备需要负刑事责任,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故意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而过失犯罪要法律规定的才承担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肯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后果或者是因为已经预见了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在现实中发生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单位犯罪实行的是以两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两罚制,也就是对单位处以罚金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自由刑或罚金和没收财产。单罚制也就是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行为人醉酒后犯罪,给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一般要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醉酒犯罪应负完全刑事责任。
残疾人犯罪可能要负担刑事责任,如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不追究刑事责任是不是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全部主客观要件。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按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种刑事责任。犯罪既遂的刑
过失犯罪不一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为犯罪的,才承担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不追究刑事责任,不算犯罪。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或者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或者经特赦免除刑罚的等情况不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