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1
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1、借高利贷的危害: (1)高利贷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利息过高,造成自己负担过重; (2)一些非法高利贷,经常出现借款人的收入增长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还贷,会造成严重的家庭问题。 2、放高利贷的危害: (
高利贷的相关规定为: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即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以不予偿还。
放高利贷不合法。《民法典》从上位法的高度来禁止高利贷放款行为。我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层面明确禁止高利贷行为,也表明了国家对高利贷行为绝不容忍的态度。利息的数额应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但是民间借贷约定
放高利贷是否合法,具体如下: 1、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2、如果民间借贷的当事人约定的利息小于或等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则属于合法的民
放高利贷犯法。认定高利贷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原则上说民间借贷利息不能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超过了就是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 2、高利贷法定界限不能简单地以银行的贷款利率为参数,而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民间借贷指导利率,超过指
高利贷是一种借贷行为,因此高利贷的诉讼时效和借款时一样的。双方约定了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则从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之日起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
不合法,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高利贷活动中,高利借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即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且违法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
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就属于高利贷。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可以起诉到法院主张利息过高部分无效,然后偿还本金和合理利息给对方。
年利息高于36%的为高利贷。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放高利贷一般不会判刑,但是对于高利贷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并且如果行为人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能会构成高利转贷罪,可能会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