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3
未成年人对哪些犯罪承担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说明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罪名都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渎职滥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及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规范,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其特征为: (一)发案点多面广,涉及各个
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的刑种包括死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法律规定如果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则应当在规定的刑罚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成年人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的刑种有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根据法律规定,对未成年罪犯不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未成年人本来就没有政治权利,无法剥夺。未成年人一般没有自己的财产,财产都在父母和监护人处。
职务犯罪的特征: (一)犯罪动机的伪装性。 (二)谋略上的合法性。 (三)占有上的贪婪性。 (四)对社会腐蚀危害性。 职务犯罪的危害: (一)动摇国家政权的根基。 (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危害国家政权的法治基础。 (三)职务犯罪对政府现
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的犯罪构成有: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和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
计算机犯罪的危害:对知识产权的威胁,侵犯个人自由,侵犯医疗资料等个人信息。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依计算机的特点而故意或过失地利用计算机为工具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或以暴力毁坏他人正在依计算机特点使用中的计算机及其设备,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性指的是:司法人员的渎职破坏司法公正、损害司法权威、践踏法制尊严;在公共事业领域的渎职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计算机犯罪的危害: (一)对自然人的威胁。表现在:对知识产权的威胁,侵犯个人自由,侵犯医疗资料等个人信息。 (二)对企业的威胁。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企业的威胁,主要针对企业受保护的财产、专有技术。 (三)对国家的威胁。恐怖组织上网,大肆发布恐怖
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罪的判刑规定为,如果是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则应当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从轻的基础上从轻或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