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1
发生医疗事故应该通过自行协商、有关部门调解或者诉讼方式处理。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第一步,鉴定医疗事故;第二步,由医学会给出医疗事故鉴定报告;第三步,根据规定的11项标准计算的医疗事故赔偿基数;第四步,计算赔偿总额;第五步,保险公司或医疗机构根据确定的赔偿总额给予赔付。
患者家属处理医疗事故时,有两种方法。例如:1、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疑似输液、输血、
医院正确处理医疗事故的方式如下:医务人员发现医疗事故后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报告。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
遇到医疗事故责任纠纷可采取下列措施: 1、委托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职人员处理。 2、需要市卫生局协调解决的,由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填写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委托书,院长签字后,委托市卫生局处理,具体由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
有医疗纠纷的,或者住院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或持有异议,首先向科室主任反映,由科主任调查或安排有关人员给患方作出解释或答复。对科室解释或答复的问题若有异议,患者或家属可投诉到医院相关管理部门。若对相关部门的处理还不服的,到法院提起诉
写医疗事故纠纷起诉状的,首先应当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身份信息,然后写诉讼请求(一定要明确具体的数额),再然后写事实和理由,最后落款处签名、捺印、写日期。如果附证据材料的,还要写明所附证据材料的份数。
医疗事故官司应该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制定计划。其中关于赔偿的问题,首先要讲明白医生没有对患者说明并且对患者造成了损害的事实,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医务人员在医治的活动中应该向患者把病情和医疗的措施说清楚,不说明则是违法的,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开庭
医疗事故鉴定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
医疗事故协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责任是否需要启动鉴定程序就可以由医患双方协商决定;出于方便医院与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患双方也可以先共同委托有鉴定权的医学会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等级及医疗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