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5
缓刑执行的意思:一般指的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我们通常所说的缓刑指的就是暂缓执行之缓刑,而“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即对于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5年的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其特点是在判刑的同时宣告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的可能性。如果遵守一定条件,
缓刑一年就是在判决后先暂缓执行刑罚,给犯罪分子一年的考验期,如果一年考验期满犯罪分子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则不用再收监执行了。在缓刑考验期一年内对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犯罪分子在一年的考验期内再犯罪,就会和新罪一块合并处罚。缓刑只
判决撤销缓刑的事由有以下情形: 1、缓刑期间严重违法; 2、缓刑期间再犯新罪; 3、缓刑期间发现漏罪。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根据相关规定,妨害公务罪判缓刑的条件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判缓刑;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
数罪并罚可以判缓刑的情形有: 1、当事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当事人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规定在《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并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对前罪和后罪合并处罚。
(一)缓刑判决从依法确定之日起,人民法院就应当立即交付执行。对宣判前关押的罪犯,在宣判后予以“释放”,即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不应再继续关押。 (二)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交付考察。我国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
人民法院应当自依法裁定之日起立即交付缓刑执行判决,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实行相对责任保障和经济保障的方法,促使缓刑犯自觉接受改造。人民法院应当做好对缓刑犯的回访和调查工作,不定期对缓刑犯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在缓刑考验期内能够认真改造、悔过
根据法律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在被宣告缓刑期间,如果严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可以到所居住的公安派出所,把情况向
缓刑期间要注意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以及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以及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其中18岁以下、孕妇、75岁以上的,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布缓刑对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