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5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三种情形: 1、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或者经济补偿。 2、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也可以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一般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耽误起诉期限;公民死亡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终止;或者上述主体被行政机关、其他人控制等。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发生下列情形,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
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 1、不可抗力。 2、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
民事诉讼中止的情形包括: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的规定,民事诉讼再审情况包括: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4、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欠条诉讼时效的中断情形: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的;义务人同意清偿债务的;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以及其他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分别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诉讼时效中断的五种特殊情形有: 1.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2.向法院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3.因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者死亡; 4.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5.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民法典》规定,欠款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如下: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两种:
我国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中止的具体情形包括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不能行使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