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2
虚假诉讼是一个法律名词,俗称“打假官司”,这是刑法修正案九新设的罪名,旨在打击虚假诉讼犯罪。虚假诉讼指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欺骗法院作出错误裁判、执行的方式获得非法利益。单位可构成本罪犯罪主体。
对于当事人所提起的虚假诉讼,进行撤销需要经过人民法院批准。如果其虚假诉讼的情节严重的,则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虚假诉讼,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可分为侵财与非侵财两种类型,是通过刑法第九修正案及《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确定下来的罪名。根据上述法条理解,所谓“虚假诉讼”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诉讼行为进行规制的法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虚假诉讼能否申请取保候审,取决于犯罪情节。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且不造成社会危害的,可以取保候审。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特定的主观目的。无论是否谋取利益,其谋取的利益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都可以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
虚假诉讼不是以犯罪金额进行认定,而是虚假诉讼行为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就应当定罪。行为人构成虚假诉讼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虚假诉讼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一)与夫妻一方恶意
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
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至七年之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属于虚假诉讼的行为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此时应对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