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6
抵押权人在法定情形下能单方解除抵押合同,具体情形有: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抵押合同不需要约定抵押期限。抵押权是一种担保物权,抵押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抵押权也消灭。因此当事人之间在签订抵押合同时,是不需要在合同约定抵押期限的。
规定抵押权实现的方法有三种:协议折价、拍卖、变卖。 1、协议折价是指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商订立债权人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协议,以实现抵押权的方法,性质上属于代物清偿,即以转移抵押物所有权的形式代替债务的清偿。 2、拍卖是指以公
抵押人抵押权人分别指的是债务人和债权人。抵押人是指为担保债的履行而提供抵押物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抵押权人是对债务人享有债权并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就抵押物优先受偿的人。
抵押权人要行使抵押权,应当与抵押人协商将抵押财产进行拍卖或者变卖,然后对所得价款优先受偿,法律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有权处分的财产进行抵押的,当债务人没有按时偿还债务的时候,债权人可以对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房产抵押期间可以转让。 《民法典》规定抵押财产以自由转让为原则,当事人约定禁止或限制转让为例外。抵押财产转让只需要通知抵押权人即可。 关于转让所得价款,《民法典》则规定,只有当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时,抵押权人才可以请求
1、没有办理抵押登记的,不影响抵押合同的效力,抵押合同是依法成立的就有效力。抵押主体适格且意思表示真实,标的确定且可能,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抵押合同即自成立之日起生效,发生法律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抵
债权人为抵押权人,除此之外的人都不能做抵押权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前款规
抵押人指向债权人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债务人或第三人。而抵押权人是指对债务人享有债权,并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就抵押物优先受偿的人。抵押是担保的一种方式。抵押人、抵押权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抵押权的归属问题,所谓抵押权是债务
抵押合同到期后抵押权是有效的。因为抵押合同是担保合同,是一种从合同,是为了担保主合同的实现。设立抵押权的目的是在于担保主债权的实现,因而主债权消灭是抵押权消灭的前提,只要主债权一直是有效存在的,那抵押权即使到期了,也应当同主债权一样,是有效
主合同未生效抵押权是不成立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担保债务履行,当事人可以设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且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
以房屋抵押的,土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应当将抵押时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时抵押。 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
限制转让的股权不可以质押,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依法可以转让的股权才可以进行质押,股权进行质押后,不得转让,除非经过出质人和质权人协商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