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2
(1)不正当竞争的主体为经营者,包括合法、非法经营的经营者。 (2)客观上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3)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损失与不正当竞争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主观上有过错。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 (1)假冒或仿冒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商业诽谤行为; (7)公用事业和独占经营者的限
在我国中商业主体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倾销、不正当有奖销售和诋毁商誉。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是:违法性。侵权性。危害性。多样化。破坏性。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的构成条件有:行为主体为经营者。经营者是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经营活动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存在主观过错。
不正当竞争行为大体有7类: 一、欺诈性交易方法。 二、商业贿赂行为。 三、虚假广告。 四、侵犯商业秘密。 五、掠夺定价。 六、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 七、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不正当竞争的特征有以下这些: 1、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主体是经营者。 2、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在市场竞争活动之中。 3、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4、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人损害的主要是同业经营者。 5、行为结果对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并扰
不正当竞争的判断标准有: 1、主体为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3、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之间还应当存在因果关系。 5、主观过错。
主体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行为上,经营者实施了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例如:混淆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损害竞争对手商誉、违法进行有奖销售等等;结果上,导致了损害
构成不正当竞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1、进行不正当竞争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市场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服务活动的公民或者法人;2、不正当竞争活动侵犯的是其同类经营者的合法权益;3、不正当竞争行为人与他人的损害具有因果关系,应当是行为人的不正当竞争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称的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不为公众知悉(秘密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价值性);实用性;采取了保密措施(保密性)。
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有: 1、民事责任。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比如,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有奖销售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