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4
一是区别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首先应区别对待不同的主犯,对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这种主犯应当依照犯罪总额来认定。二是根据《刑法》第26条第(3)(4)、款对主犯处罚的规定,对主犯犯罪金额的确定,不能推导出对从犯、胁从犯犯罪金额的确认。三是对一
共同犯罪的数额的合理认定如下:共同犯罪均是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共犯的故意所指向的应是其参与的整个犯罪的犯罪数额;对主犯犯罪金额的确定,不能推导出对从犯犯罪数额的确认;对一般犯罪中从犯的犯罪数额,应当参考其个人所得赃款数进行认定。
应这样认定共同犯罪的数额: 1、对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这种主犯应当依照犯罪总额来认定; 2、对一般犯罪中的从犯的犯罪数额认定,以定罪的数额为前提,适当参考其个人所得赃款数额。
诈骗罪的诈骗数额认定: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2、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3、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共同犯罪的数额的合理认定: 一是区别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 二是根据《刑法》第26条第 (3)、 (4)款对主犯处罚的规定,对主犯犯罪金额的确定,不能推导出对从犯、胁从犯犯罪金额的确认。 三是对一般犯罪中的从犯的犯罪数额的认定上,笔者认为以
贷款诈骗犯罪数额的认定: 1、诈骗数额仅限现金,不包括利息部分; 2、行为人有偿还贷款行为时,犯罪数额应以行为人实际未过归还的本金数额为依据认定; 3、犯罪成本不能扣除,均应计入诈骗数额。
诈骗罪的诈骗数额的认定方式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认定共同犯罪数额的标准是:以犯罪故意所指向的、并以其犯所侵害的总额为标准。共同犯罪中是否把犯罪全部数额作为各个共犯定罪量刑的依据,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且争议较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金额的认定有以各自分赃的数额来确定和以整体数额来确定者两种。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共同犯罪的,对他人的犯罪行为也要承担责任。
应这样认定合同诈骗的数额:如果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的数额。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
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特殊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贪污罪的犯罪数额的确定是:贪污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