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知识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案件和解后是否仍将受诉?
    刑事和解是指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但和解并不影响公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理。即使经过刑事和解,当事人仍有可能被起诉。不过,在特定情况下(即亲告犯),这一情况可以被除外。刑事和解只是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和解,不影响公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但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和解,会对量刑产生影响。《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理。 【刑事和解】能否避免起诉?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家属与受害人家属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以避免或减轻受害人的损失。然而,是否能够避免起诉取决于具体情况。在某些案件中,即使当事人达成了刑事和解,也可能会被起诉。例如,如果和解协议中包含了非法行为,或者和解协议被证明是在欺诈或威胁下达成的,那么当事人仍有可能被起诉。
    2023-08-25
    480人看过
  •  超过24小时未到案的处理办法
    根据法律规定,口头传唤超过24小时后,被传唤人可以联系公安局政治部、监察室,或者向检察院控申部门申诉。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或二十四小时,具体取决于案情是否重大、复杂。口头传唤超过24小时后,被传唤人可以联系公安局政治部、监察室,或者向检察院控申部门申诉。根据法律规定,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拘留、逮捕期限如何规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留和逮捕是刑事诉讼中的两种主要强制措施。其中,拘留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暂时限制其人身自由,要求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或者接受调查的一种强制措施;逮捕是指在经过侦查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理后,认为有足够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依法将其关押在监狱或者指定地点,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留和逮捕的期限都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来说,对于一般的刑事案件,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3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而对于逮捕,根据案件性质和情况的不同,其期限也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2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拘留和逮捕的期限可以
    2023-08-25
    184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可以享受简易程序待遇?
    未成年人案件不一定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只有当符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条件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才可以适用。适用简易程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未成年人案件不一定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只有当符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条件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才可以适用简易程序。适用简易程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如何判断是否符合简易程序审理条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如何判断是否符合这些条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年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年龄是判断是否符合简易程序审理条件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指的是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因此,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确保被告人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十六周岁以下。2. 案件性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涉及的范围较窄,主要涉及侵犯人身权利、侵犯财产权利等案件。对于这些案件,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就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3.
    2023-08-25
    80人看过
  •  普通刑事诉讼程序包括哪些环节?
    本文介绍了刑事诉讼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侦查阶段是指特定的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相关的强制性措施。审查起诉阶段包括公诉和自诉两种方式。审判阶段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1、侦查阶段:侦查是指特定的司法机关(检察院)或行政机关(公安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相关的强制性措施。2、审查起诉阶段:起诉有两种方式,包括公诉和自诉。3、审判阶段: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审查起诉阶段有哪些方式?审查起诉阶段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确保案件符合起诉条件,并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需要对案件进行审查,并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人民检察院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还有其他方式可以保障案件质量和公正审判。首先,人民检察院可以进行自行侦查,并对案件进行直接调查取证
    2023-08-25
    488人看过
  •  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的差异
    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在案件来源和犯罪危害程度方面存在差异。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而自诉案件则来源于受害者或其近亲属以及法定代理人。在犯罪危害程度方面,公诉案件所涉及的犯罪行为性质较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而自诉案件对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差异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两者的案件来源不同。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而自诉案件则来源于受害者或其近亲属以及法定代理人;其次,两者的犯罪危害程度存在差异。公诉案件所涉及的犯罪行为性质较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而自诉案件对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 区别:公诉与自诉的案件来源、犯罪危害程度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是两种不同的诉讼形式,源于不同的案件来源和犯罪危害程度。公诉案件是由国家公诉机关提起的,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犯的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要求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量刑。而自诉案件则是由个人或团体自行提起的,针对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犯的犯罪行为,要求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量刑。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在案件来源和犯罪危害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公诉案件是由国家公诉机关提起的,所涉及的犯罪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危害严重的犯罪行为,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和刑事政策意义。而自诉案件则是由个人或团体自行提起的,所涉
    2023-08-24
    284人看过
  •  哪些案件可以避免监禁?
    这段内容讲述了犯罪行为情节较轻的无罪刑事案件和自诉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因此不会被视为犯罪,也不会受到刑罚的追究。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如果检察院不起诉,犯罪嫌疑人免除刑事处罚,自诉人撤回起诉,被告人未被判有罪,自然不需要进监狱。明显可见,犯罪行为情节较为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因此不会被视为犯罪,也不会受到刑罚的追究。这类案件属于无罪刑事案件,无需服刑。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如果检察院不起诉,对犯罪嫌疑人免除刑事处罚,则不必坐牢。在自诉案件中,如果自诉人与被告人达成和解,自诉人撤回起诉,被告人未被判有罪,自然不需要进监狱。 无罪刑事案件的免除处罚标题:无罪刑事案件的免除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罪刑事案件可以发生。然而,无罪刑事案件是否可以免除全部刑罚,还需要具体分析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但总体来说,我国法律并未完全废除无罪刑事案件,而是对其进行了特殊规定和制度安排,以保证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无罪刑事案件并非完全废除刑罚,而是对其进行了特殊规定和制度安排。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但总体来说,我国法律并未完全
    2023-08-24
    106人看过
  •  上诉权属于哪些人?
    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不满意时,可以提起上诉。可以提出上诉的主体包括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等。如果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不满意,他们可以提起上诉。可以提出上诉的主体包括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等。 对刑事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规定是什么?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不服时,有权利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无法提出上诉的,其上诉权消灭。因此,当事人对刑事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规定是: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不满意时,可以提起上诉。上诉的主体包括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不服时,有权利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无法提出上诉的,其上诉权消灭。因此,当事人对刑事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规定是: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当
    2023-08-24
    296人看过
  •  研究院因不起诉案件而受到的质疑是否越来越多?
    检察院在处理案件时,根据案件情况将起诉分为三种: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法定不起诉指检察院审查起诉,发现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证据不足不起诉指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我国,检察院在处理案件时,通常会根据案件的情况,将起诉分为三种: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1.法定不起诉检察院审查起诉,发现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2.酌定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是检察院行使起诉裁量权的表现。3.证据不足不起诉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酌定不起诉】标题:['2. 【酌定不起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罪的危险,或者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刑罚的被告人,可以酌定不起诉。这一规定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法院可以选择不起诉被告人,而是采
    2023-08-24
    111人看过
  •  探究: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管辖权异议的具体实践
    根据《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第十一条,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案件管辖提出异议,则需说明相关理由。若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或者把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若认为本院不宜行使管辖权的,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处理,若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应当依法驳回异议。根据《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第十一条,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案件管辖提出异议,则需说明相关理由。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或者把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认为本院不宜行使管辖权的,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处理,普货认为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应当依法驳回异议。 管辖权异议的处理方式管辖权异议是民事诉讼中常见的一项程序。在民事诉讼中,当原告认为法院没有管辖权时,可以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可以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书面提出管辖权异议。如果被告在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则视为其认可法院的管辖权。如果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应当对被告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如果法院认为被告提出异议的理由成立,那么应当作出管辖权异议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如果法院认为被告提出异议的理由不成立,则应当作
    2023-08-24
    135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的民事诉讼程序是如何进行的?
    这段文字描述了刑事附带民事开庭程序的相关规定。在开庭前,法院需向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发送传票,告知他们准时出庭。如果公民个人或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他们可以请求法院进行调解。调解必须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进行。如果经过调解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应一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以下是刑事附带民事开庭程序的改写:在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前,法院需向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发送传票,告知他们准时出庭。如果公民个人或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他们可以请求法院进行调解。调解必须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进行。如果经过调解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应一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程序是怎样的?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受害人家属或者其他人因受到被告人的侵害而提起的民事诉讼。而调解程序是附带民事诉讼中常见的一种解决方式。在调解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以达成赔偿协议。调解程序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解决争议,减轻法院的审判负担,同时也能维护双方关系,减少诉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调解程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调解程序的自愿性和灵活性,容易受到当事人利益关系的影响,导致赔偿数额过低或者过高。其次,调解程序的保密性较差,容易泄露双方敏感信息
    2023-08-24
    263人看过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 网友关注榜
    #刑事诉讼法 律师视频普法
    #刑事诉讼法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