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11-12 09:40:06 472 人看过

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行为表达方式。口头形式适用于简便易行、直接迅速、但缺乏客观记载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数额不大的民间借贷等;而书面形式适用于数额较大、内容复杂、非即时可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能够确凿、客观、明显,易于查证,对于稳定经济关系,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都有积极作用。因此,行为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意思表示。

口头形式指的是行为人使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的方式,包括面对面的交谈、电话洽谈等直接对话方式,以及通过他人传话等间接对话方式。凡是法律不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法律行为,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进行。口头形式简便易行,直接迅速,但又因没有文字根据而缺乏客观记载,不便于调查取证。因此,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数额不大或者可及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不宜适用于数额较大,内容复杂,非即时可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是书面形式。即行为人用文字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这种形式根据确凿,客观外形明显,易于查证,对于稳定经济关系,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标的数额较大,不能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应采用书面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口头形式要件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口头形式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同时,行为人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意思表示能力,即能够自由表达意思并作出相应的行为。口头形式要求行为人以口头方式表达意思表示,可以通过对话、陈述、默许等方式实现。在口头形式中,行为人还必须清楚地表达出其意思,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如果行为人未能满足口头形式要件,其行为就可能被视为无效或不被承认。

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是民事法律行为中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口头形式适用于数额不大或可及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但缺乏客观记载,不易于调查取证。书面形式则适用于标的数额较大、不能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确凿、客观外形明显、易于查证的特点。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并具有相应的意思表示能力。在口头形式中,行为人还必须清楚地表达出其意思,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如果行为人未能满足口头形式要件,其行为就可能被视为无效或不被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1日 18: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什么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有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条件,是指未来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事实。有条件的行为称为有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分为延迟条件和解除条件。条件包括如下:(1)延迟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条件,使法律行为只有在约定的事实出现时才能生效;(2)解除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性的存在,使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律师补充: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特征: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的事实。附有条件的行为称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它有如下特征:1、条件是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一个组成部分。条件存在于所附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之中,并且构成该意思表示的一部分。2、条件决定民事法律行为固有效力的发生、存续或者消灭。条件的功能在于,决定其所附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固有效力发生或消灭。3、条件是将来的、不确定的、可能
    2023-05-06
    166人看过
  •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的事实。附有条件的行为称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分为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1)延缓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使法律行为只有当约定的事实出现时,才发生效力的条件。(2)解除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使已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一、附条件合同条件不合法合同有效吗附条件合同条件不合法的合同符合法定有效条件就有效。具体规定是:附生效条件的合同条件不合法的,条件不能成就,合同一直无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条件不合法的,条件不能成就,合同会一直有效。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二、如果没有附条件,保险合同自什么时候生效附条件和附期限都属于法律行为的附款,是指当事人对于法律行为效果的发生或消灭所加的限制。我
    2023-06-26
    262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特别要件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也较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或构成要件,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民事法律行为所必不可少的事实要素。通常分为一般成立要件和特殊成立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成立要件,是指成立某一具体民事法律行为除需具备一般成立要件外,依法还需具备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它是法律对于各种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特殊构成条件。如要物行为和要式行为。对于要物行为,如“实践行为”、“践成行为”,要以交付标的物为特别成立要件;从大陆法各国的民法典来看,以要物为要件的法律行为主要表现为要物合同行为,如借贷、运输、保管合同等。我国的《民法典》也有同样的规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以要式为要件的有遗嘱行为的书面形式、婚姻行为的登记形式等。明确的规定了遗嘱行为的书面形式。法律行为的成立应具备一定的形式或曰一定的外观,否则不足以被外人所知晓。法律行为的外观,可以是言语、书面、视听资料抑或是行
    2023-06-18
    383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法律行为需要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终止的法律效果。生效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法律行为需要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产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终止的法律效果。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之后,具备生效的要件才能使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法律上的效力,发生设立、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主要包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 事 法 律 行 为 的 生 效 要 件 是 什 么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前提条件;其次,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即行为人表达的意思必须符合
    2023-09-04
    59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的必要要件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以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法律行为是以发生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也是民法的重要调整手段,通过赋予当事人自由意志以法律效力,使当事人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事务,从而实现了民法主要作为任意法的功能。民事行为保全程序的构成要件所谓民事行为保全构成要件,是指民事行为保全程序的构成应具备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根据民诉法的相关规定,民事行为保全的构成应具有以下要素:1.申请人须为本案的适格当事人。通常而言,只有具备诉讼主体资格的并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当事人才享有提出行为保全的权利,除此之外,案件的之外的其它公民、法人或组织不得申请行为保全。2.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明确。我国立法设置行为保全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少申请人的损失。如果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存在很大的争议或处于不清晰状态,对案件当事人而言,就显然存在较
    2023-07-12
    351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指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所表现的方式,也即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方式。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一、夫妻各自财产约定怎么才合法合同是否有效看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二、民法典中婚内赔偿协议是否有效只要双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有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
    2023-06-22
    394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5-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是什么?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17
      实质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什么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1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指构成民事法律行为所必要的要件,亦称构成要件,包括一般与具体两种。一般成立要件是指为构成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而需要普遍具备的条件。包括:(1)要有当事人、客体与内容;(2)要有意思表示;(3)要有设权性。其中,第一条是一切民事行为必备的共同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民事行为的一种,当然也要具备。第二条是民事行为中的表意行为必备的共同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作为表意行为的一种,当然也要具
    • 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是什么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21
      实质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7-12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有效条件。在一些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还应具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特别有效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例如立遗嘱的行为只有在遗嘱人死亡这种特别要件发生时才能生效。同时,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