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如何认定冒名顶替罪
如何认定冒名顶替罪

如何认定冒名顶替罪

2022-04-16 1,963
普法内容
往往涉及到冒名顶替的罪名有交通肇事罪、伪证罪、包庇罪、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或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这几个法定罪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的客观方面往往涉及到冒名顶替。交通肇事罪中可能是同车证人冒名顶替开车之人;伪证罪、包庇罪可能是亲朋好友冒名替罪;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或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可能是伪造他人或冒用他人身份去上大学或考试。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民法典冒名顶替罪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典冒名顶替罪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要求,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冒名使用,如果存在他人违反公序良俗,通过盗用或者假冒方式侵害姓名人合法权益,进行民事活动或者其他行为,造成严重损害后果需要承担违法责任,并对侵害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和物质损害赔偿。

    2023-09-16 42
  • 车祸A冒名顶替如何取证?
    车祸A冒名顶替如何取证?

    我国刑法中并无冒名顶替罪这一罪名。 冒名顶罪案件在刑事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时有发生,冒名顶替的有的是同车的证人。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

    2024-07-08 29
  • 被冒名顶替罪的表现
    被冒名顶替罪的表现

    构成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冒名顶替罪的情形包括: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行为。《刑法》规定,犯该罪的,应当对犯罪分子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020-06-24 131
专业问答更多>>
  • 冒名顶替教师如何办理

    1、对冒名顶替者做出开除的处理。冒名顶替指使盗用或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属于公职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 2、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2023-05-04 15,340
  • 什么是冒名顶替罪,

    冒名顶替罪是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新罪。《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取代他人取得的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

    2021-11-08 15,340
  • 冒名顶替罪如何判刑很严重吗

    依据法律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所谓严重疾病一般指不治之症、濒临死亡、严重传染病等。所谓婴儿指未

    2022-08-27 15,340
  • 冒名顶替是什么罪可以怎么认定

    冒名顶替不是绝对就构成犯罪,但若要说可能涉嫌构成的罪名,那一般就是包庇罪了。行为人在明明知道对方是犯罪的人而实施包庇行为,假冒对方企图让对方逃脱法律的制裁,那么当然成立本罪。

    2023-09-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01:04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点: 1、客体要件,冒名顶替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正常管理秩序,侵犯对象是他人接受的教育,工作、待遇的权利;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是行为人通过假冒他人的姓名,冒领录取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等替他人或窃取他人的利益,

    804 15,340
  • 如何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 00:56
    如何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该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此处的同一种商品,既包括名称相同的商品,也包括名称不同,但指代同一种事物的商品。具体来说,商品名称以《商标注册用商品

    886 15,340
  •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00:55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替人顶罪构成包庇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帮助其逃避刑事追究,故意顶替犯罪的人欺骗司法机关的,构成包庇罪。这里的“明知”,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被窝藏、包庇的犯罪人的情况,以及行为人和犯罪人的供述等

    3,779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李加刚律师 李加刚律师

江苏和舟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
咨询律师
189-1263-966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