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破产清算法律常识

破产后的破产撤销权的主要构成要件有哪些吗

更新时间:2022.03.24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破产撤销权的构成,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予以撤销的行为,必须是有害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何谓有害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是指该行为减少了破产人的现有财产后增加了破产人的负债,使得债权人的受偿比例受到了减损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是全体破产债权人。对于行为的“有害性”,有的国家采用的是一般性标准,有的国家则采用的是债权人地位标准。前者是指行为的发生致使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减少,导致债权人的受偿受阻或增加难度,该标准立足于行为的发生是否使债务人责任财产的经济价值有所减退的角度考虑;后者则基于债权人地位平等的破产法基本观念出发,即某一行为使个别债权人获得比行为发生以前有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该行为的发生,则该债权人的实现权利的程度会低。有害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既包括有偿行为,也包括无偿行为。有偿行为包括非正常压价出售企业财产等,这里的有偿,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给付,但并不是相应的对价,既可能是一粒芝麻和一个西瓜的关系,也可能是一个大西瓜和一个小西瓜的关系。无偿行为包括放弃财产权利、增与等。 (二)能够予以撤销的行为,必须是有害行为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 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一定期间内所为的某些行为,破产管理人或破产清算人有权请求法院撤销,这个期间称之为临界期间。之所以有是否启动破产程序之分,原因是,破产程序一旦启动,破产债务人的财产即归破产管理人或清算人所占有、管理和控制,而破产债务人失去了占有、处分的权利,即使处分亦属无权处分,不发生物权效力,也不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而债务人的损害行为往往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因此,只有对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有害行为的存续期间加以限制,才能维护交易安全,平等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各国立法均规定有一定的临界期间,有的还根据不同的行为设置不同的期间,行为的危害性越大,期间越长,反之越短。例如德国破产法规定无偿行为的临界期间为10年,相符补偿的临界期间为3个月;芬兰破产法规定欺诈性行为的临界期间为5年或10年,而未到期债务进行清偿的临界期间为90天。在我国,目前法律未规定不同的临界期间,通常认为我国破产法的临界统一规定为6个月,这6个月,是指破产程序启动时即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日前的6个月,而在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至破产宣告之日仍存在一个期间,这期间发生的有损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亦属撤销范畴。这种关于临界期间的规定的相同性,过于单 一、笼统,使得有害程度不同的行为对交易安全的饿潜在危胁程度相同,形成明显的不合理。综观目前国有中小型企业的破产案件,企业在申请破产前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已没有清偿能力,启动破产程序实乃迫不得已,此时,破产债务人已无什么资产,极大地降低了破产清偿率。因此我国破产法也应规定不同的临界期间,对危害性大的损害行为如无偿行为、隐匿、私分、毁损财产行为的临界期间可作相应调整,增长到1至2年。在审判实践中,破产债务人恶意损害债权人整体利益的行为,法官可以运用临界期间的适当扩张原则,尽量予以撤销,最大程度维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三)能够予以撤销的行为,必须存在有基于被撤销行为而实际获益的人。 破产撤销权行使的主要作用在于恢复原状,追回被破产债务人不当处置的财产。破产管理人或破产清算人要行使破产撤销权,追回破产财产,必须找到被追偿的主体,该主体就是破产债务人实施损害行为的实际获益人,只有实际获益人存在,破产撤销权才能得以实现。反之,如果没有实际的行为获益人或行为获益人已死亡或注销,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破产撤销权则无法行使。 (四)能够予以撤销的行为,就无偿行为而言,破产债务人主观上要有恶意。 对于破产债务人主观上的恶意,是否应作为破产撤销权的构成要件,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认为应将恶意性的行为作为行使破产撤销权的要件,观点二认为不应将有损债权人利益的恶意作为构成破产撤销权的要件,观点三认为应区分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有偿行为应以当事人主观上的恶意为要件,无偿行为是要损害行为人利益,即应撤销。在破产债务人为无偿行为的情况下,相对人未支付对价,行为一旦被撤销,对其利益影响甚微,故可以不考虑当事人的主观上有无过错,只要害及债权均可撤销。但对于有偿行为,因合同自由原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自由确定交易的价值,当事人以某种价格或基进行交易一般具有合理性,因此在否人破产债务人有偿行为的效力时,应将当事人的主观恶意考虑在内。当债务人为该行为时,明知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受益人于受益时,亦知有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事实存在,即为恶意,应予以撤销。在有偿行为中,债务人的恶意是破产撤销权成立的要件,受益人的恶意是破产撤销权行使的要件。 但在审判实践中,由于破产撤销权的行使涉及到相对人的利益,应适度地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恶意,其理论依据是我国民法关于破产撤销权的相关规定。民法规定的破产撤销权的适用范围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该情形不考虑债务人的主观态度,因为债务人无偿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已表明了自己的恶意;另一种是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受让人明知该情况的,该行为的有偿性,决定了法律要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态度。由于破产法上的破产撤销权是民法破产撤销权在破产程序中的拓展和延伸,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应受民法一般性原理的调整,以适当扩张可撤销行为。
相关专题推荐: 破产撤销权形成要件
律师普法
  • 破产撤销权要件
    破产撤销权要件

    破产撤销权构成要件具体如下:出现有害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有害行为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存在有基于被撤销行为而实际获益的人;能够予以撤销的行为,就无偿行为而言,破产债务人主观上要有恶意。

    2020.06.16 75
  • 一般破产取回权的构成要件
    一般破产取回权的构成要件

    1、一般破产取回权发生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 2、一般破产申请取回权的权利主体是财产的权利人; 3、一般破产取回权的义务主体是管理人; 4、财产的权利人取回的是债务人占有的不属于债务人的财产。

    2020.09.06 275
  • 破产撤销权发生的情形有哪些
    破产撤销权发生的情形有哪些

    破产撤销权发生的情形通常包括: 1、债务人隐匿、私分、毁损、抛弃财产等,恶意损害债权; 2、债务人将本属于破产财产或权利的以无价或几近无代价的方式过度给第三人; 3、可撤销的非正常交易行为; 4、可撤销的偏颇行为。

    2021.02.19 106
专业问答
  • 扩展资料:破产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破产撤销权构成要件:(一)可撤销的行为,必须是对债权人利益有害的行为。(二)能够予以撤销的行为,必须是有害行为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3)能够取消的行为,必须有根据取消的行为实际获利的人。(

    2021-10-23 15,340
  • 破产债权的范围是怎样的破产债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有哪些构成要件

    一、什么是破产债权?破产债权是民法上一般债权的转化形态,根据《破产法》第30条规定,"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和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为破产债权"。二、破产债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根

    2022-03-09 15,340
  • 破产抵销权的限制有哪些, 对破产抵销权的限制主要有哪些

    一、什么是破产抵销权破产抵销权是指破产债权人在破产宣告前对破产人负有债务的,不论债的种类和到期时间,得于清算分配前以破产债权抵销其所“负债务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40条对此作了规定:

    2022-02-22 15,340
  • 什么是破产的撤销权要件?

    破产撤销权构成要件是: 1.必须是有害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2.必须是有害行为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 3.必须存在有基于被撤销行为而实际获益的人; 4.能够予以撤销的行为,就无偿行为而言,破

    2023-03-04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01:03
    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债权人撤销权,需要满足以下的构成要件:1、客观上,债务人实施了损害债权人的债权的行为;2、主观上,债权人与第三人都具有恶意,但是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不要求第三人具有恶意。具体来说,客观要件的损害债权行为,主要包括了:1、债务人无偿转让债务人

    2,018 2022.04.17
  • 法院宣告破产的条件有哪些 01:12
    法院宣告破产的条件有哪些

    法院宣告破产的条件包括:1、债务人没办法偿还到期债务。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法院可以根据债务人或者债权人的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若在破产宣告前,第三人给债务人提供足额担保,或为债务人还清全部到期债务,或者债务人自己已还清全部到期债务的

    905 2021.04.25
  •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构成要件 01:11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构成要件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是指个人或单位故意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污染或破坏环境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触犯刑法并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它是1997年新刑法增设的一类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的管理制度。

    2,357 2022.05.11
破产后的破产撤销权的主要构成要件有哪些吗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