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应该如何区分?

更新时间:2022.05.10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关于“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罪怎么区分”的回复如下: 动机不同:寻衅滋事基于打人取乐发泄或者显示威风、无端寻衅之动机;故意伤害往往产生于一定的事由或者恩怨。 行为对象不同:寻衅滋事的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而故意伤害往往是特定事情的关系人。寻衅滋事致人轻伤的认定寻衅滋事罪致人重伤死亡的是故意伤害了。 量刑方面不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以上就是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的回答望采纳
律师普法
  • 寻衅滋事罪如何认定,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有哪些区别
    寻衅滋事罪如何认定,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有哪些区别

    认定: 1、本罪的犯罪客体是社会秩序。 2、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3、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区

    2020.08.08 133
  •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有什么不同之处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犯罪主体: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主体范围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范围包括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和十六周岁以上的两类。前者主要为重伤

    2020.07.05 69
  • 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应该判多少年
    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应该判多少年

    寻衅滋事罪是指,人在公共场所,行为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并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严重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寻衅滋事最短判刑五年。如果行为人在公共场所闹事,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且情节恶劣的,

    2020.09.08 148
专业问答
  • 如何区分故意伤害与寻恤滋事?

    寻衅滋事是由原来的流氓罪分离演化而来,在认定行为人是否涉嫌寻衅滋事要看其是否具有无事生非,逞强称霸的动机。而故意伤害则不具备上述动机,其目的和目标都是特定的。

    2022-07-22 15,340
  • 寻衅滋事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寻衅滋事罪的故意伤害行为应该如何认定

    根据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

    2022-03-28 15,340
  • 如何区分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

    司法实践中,认定寻衅滋事罪,应具体把握其与聚众斗殴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2022-06-26 15,340
  • 寻衅滋事罪与寻衅滋事行为的区分

    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追逐、拦截、辱骂、

    2023-07-05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01:16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分以下三项: 1、寻衅滋事基于打人取乐发泄或者显示威风、无端寻衅之动机,故意伤害是基于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 2、寻衅滋事的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而故意伤害往往是特定人; 3、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而故意伤

    392 2022.10.08
  • 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的区别 01:28
    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的区别

    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的区别有以下四点: 1、主观故意不同。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希望并且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寻衅滋事罪是故意寻衅滋事,破环公共场所等社会秩序,并造成公共产所秩序严重混乱; 2、行为侵害的对象不同,故意伤害罪

    534 2022.07.02
  • 寻衅滋事罪该如何办理取保 01:12
    寻衅滋事罪该如何办理取保

    寻衅滋事犯罪,取保候审方法如下:首先,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请取保候审。其次,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法定时间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一般情况下,具有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

    312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应该如何区分?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