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0
被判处刑罚是因犯罪分子因违反法律规定,根据法律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判决,判处相应的刑罚。对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分子,法院按照其犯罪情节的轻重,对其定罪量刑。我国的刑事处罚分为五大主刑四大附加刑,主刑分别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判处死刑缓刑简单来说就是:被判处死刑但是缓期两年执行,其中缓期两年为犯罪人的考验期。若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经有关机关申请,法院可以裁定减刑的具体条件:1、在考验期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可以减为无期徒刑;2、如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
死缓,是指对应当判处死刑,但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刑2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死刑缓期2年执行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一个运用死刑的刑罚制度,其适用的前得是罪犯被判处死刑的情况下,才有选用的可能性,也就
1.按法律规定,原判刑期是指判处的拘役期限。 2.刑种变更后又发现漏罪的情况。包括死缓裁定为无期徒刑后又发现漏罪和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又发现漏罪两种情况。应把裁定后的刑罚和新发现的罪所作出的判决,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经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在判决后的二年内不再犯罪,原来判决的那一年徒刑就不用去坐牢了。如果在这二年的考验期内再犯罪,就会和新罪一
判处死刑并不代表立即执行。死刑分为死刑并缓期2年执行(死缓),与死刑并立即执行两种死刑判决。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
判刑缓刑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一定条件以及社会危险性不大的犯罪分子,宣告暂不执行原来判处的刑罚。对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符合条件的,原刑罚不再执行。但是,考验期内出现犯罪,则会撤
刑罚,即刑事处罚,指的是犯罪分子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制裁,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 1、管制; 2、拘役; 3、有期徒刑; 4、无期徒刑; 5、死刑; 6、罚金; 7、剥夺政治权利; 8、没收财产; 9、驱逐出境。其中主刑包括:
刑罚,即刑事处罚,指的是犯罪分子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制裁,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 1、管制; 2、拘役; 3、有期徒刑; 4、无期徒刑; 5、死刑; 6、罚金; 7、剥夺政治权利; 8、没收财产; 9、驱逐出境。其中主刑包括:
被判处拘役是指法院判处犯罪人员短暂拘留,就近拘禁并强制其参加劳动的处罚。 一般情况下,拘役针对的是那些犯罪情节比较轻微,犯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的人,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是不适用的。拘役时间一般在一个月到六个月之间,最高不超过一年。 拘役有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被判缓刑要注意定期报告个人的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准时到司法所报道,到司法局或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按照规定参加社区服务以及进行集中教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