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的3个基本特征如下: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3、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3、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1.犯罪主体必须是在二人以上,作为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行为人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各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过失犯罪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犯罪预备的特点是: 1、主观目的是犯罪。准备,可谓犯罪手段,其目的是实施犯罪。这一目的表明,犯罪准备是一种具有明确犯罪意图的行为,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是犯罪意图的外化,而不仅仅是犯罪本身或犯罪意图的表达; 2、客观上,行为人已经做好了
预约合同的预备性、约束性、确定性、期限性。 首先,预约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为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而达成协议,是当事人在本约内容达成一致前作出的有约束力的意思表示。 其次,预约合同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预备性。预约合同发生在本约合同的磋商阶段
构成。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案例】被告人林某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
犯罪预备的特征有: 1、行为人已经开始准备犯罪; 2、行为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 3、行为人的意图和目的是顺利实施和完成犯罪; 4、犯罪在实施行为之前就停止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 预备行为是为犯罪的实行创造便利条件,以利于发生
1.被害人的不特定性。对毒品交易而言,危害的对象却不是直接的、特定的人,而是潜在的。 2.取证难。贩毒犯罪的行为形式一般为贩运、携带、交易,是随毒品的流动和分散来实现的,一般不会留下痕迹,这就决定了毒品案件的取证难。 3.毒品犯罪是应当受到
预期违约制度,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预期违约只是一种对将来可能违约的语言或行动上的表示,表现为未来将不履行义务,而不像实际违约那样表现为对合同义务的已然确定违反,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它只是一种“可能上的违约”或“一种毁约的危险”。 2、预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3个基本特征如下: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2、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3、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3个基本特征如下: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2、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3、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