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不当得利法律常识

不当得利诉讼中被告的效力

更新时间:2022.08.04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是司法实务可供司法判案的依据,具有一重要的实践价值,也是不当得利制度走向完善的标志。在我国大多数学者主张四个要件说,少数学者主张三个要件说。所谓三件说是不当得利须一受有一利益,致他方受到损失,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四件说是:一方受有利益,致他方受到损失,受有利益与受损害之间须有因果联系;无法律上的原因。笔者认为,四要件要细化,易于撑握与控制,能更好地调整不当得利的内部关系,并使不当得利获得严格限制,真正起到以制度代替衡平,防止泛化与滥用的作用。 (一)一方获得利益 一方获得利益是不当得利构成要件之一。一方获得利益是指因为产生一定的法律事实结果,使得当事人财产的增加或利益上的积累财产、权利都属于利益的范围,但除精神利益外。一方获得利益包括利益的积极增加和利益的消极增加。利益的积极增加:例如当事人财产,权利的增强,财产,权利的消灭等情形。利益的消极增加,即当事人的利益本应该减少而并没有减少所获得利益的情形,例如费用等。如果不具备获得不当利益的构成要件,如一方当事仅使他人的财产受到损害,但自已没有从中获得利益,则会产生损害赔偿责任而不是不当得利返还的责任。 (二)他方利益受损 他方利益受到损失:是指因有一定事实而使得财产总额减少。如果仅仅一方获得利益,而未造成他人的损失,不构成不当得利。例如,拾得乙抛弃的沙发,所谓损失不只是减少他人既存之财产,他人可获得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例如:甲租房给乙,乙没有授权而转租给其他人,造成房东甲的损失。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受到损失是否为并存的要件,有不同的看法。史尚宽先生认为,虽然受有利益,而来致他人受到损害的,不构成不当得利。德国民法典第812条第一款规定:“无法律上的原因,因他人给付或以其他方式由他人负担费用而取得利益的人,对他人负有返还义务。”这条也说明了必须要有一方受到损失。我国民法则以“造成他人损失的”表达此意。 这里的损失有两种情形:第一是,现有利益的减少(直接或积极的损失)第二是:利益应当增加而未增加(间接或消极损失)。 (三)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利益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 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利益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受到损失是由获得利益的人造成的后果。受损失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它只影响义务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其形态不必相同。例如甲把乙的古董卖给丙,甲所得是古董的钱,而物的所有人乙丧失了对该物所有权,也不会影响不当得利成立。 关于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利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长期有直接因果关系说与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两种说法: 1、直接关系说主张取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必须基于同一事实发生(由同一个原因使得一方受到损害,而他方获得利益。)反之,如果两个事实间有牵连关系,由于不是同一事实发生,也不认为是有因果关系。例如,乙向甲借钱给丙买自行车,乙没能力还钱时,甲不得向丙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其因果关系必须是直接的,而且应该以受益的原因事实与受损的原因事实是否为同一为判断标准。若受益的原因事实与受损的原因事实非为同一事实,即使一者之间在利益变动上具有一定关联也不能认定为不当得利。这样一来,原权利的权利无法得以补正。 2、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主张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不须要基于同一事实,只要两者之间依据社会观念认为有牵连关系,则两者之间便有了因果关系。例如甲拾得乙的财物而赠与丙,即可构成不当得利。非直接因果关系弥补了直接因果关系不足,捍卫了公平,但基于公平理念,依社会上一般观念决定因果关系将使不当得利衡平化,影响法律适用的安定。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中许多关系或事情复杂化,直接因果关系说在有的案情中不能得已适用,为了充分的发挥不当得利对不公平的财产变动关系的调节作用。笔者认为应采取非直接因果关系。例如甲入室盗得乙一幅名画,甲把画卖给丙,根据直接因果关系说,丙的受益是基于买卖关系,乙受到损失是基于甲的盗窃行为所致。一方受益是建立在他方受到损失上,不管是否基于同一事实,都应视为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 (四)获得利益及利益受损均无法律根据 尽管各个国家对不当得利的实体法律规定有所不一样,但实质上都强调利益取得的不当性,取得利益“没有法律的原因”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各国表述不一,如罗马法称之为无原因,瑞士法称之为无适法原因等。在我国民法称为“没有合法根据”与无法律上的原因,在解释上意义相同,是不当得利构成的核心要件。无法律上的原因既可以是自始无原因,也可以是事后无原因。例如无权人有偿处分他人财物而受益的是自始无原因,合同履行了给付,该合同后被确认无效的是事后无原因。
律师普法
  • 不当得利被告死亡
    不当得利被告死亡

    根据是否有继承人参加诉讼来区分,有继承人参加的,诉讼中止;无继承人的,诉讼终结。

    2021.01.16 457
  • 不当得利没有的诉讼时效的问题
    不当得利没有的诉讼时效的问题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是3年。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绝大多数应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总则》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

    2021.01.31 93
  • 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如何
    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如何

    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为,受害人有权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受益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

    2021.01.18 139
专业问答
  •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的中断合法吗?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中断是合法的,因为在诉讼时效的规定当中,的确有因为情况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诉讼时效中断肯定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那么等这些特殊的原因结束之后,诉讼时效又是可以重新算起的,也不影响什么

    2023-10-18 15,340
  • 不当得利被告上诉状范

    原审判决认定:原告持有被告出具的欠条,能够证明双方未对该3万元进行结算的事实,被告占有该3万元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应予返还。这明显不符合逻辑,是错误的推断。 (1)被上诉人持有的上诉人出具的一份欠条,

    2022-07-27 15,340
  • 诉讼还得去被告的当地诉讼?

    诉讼管辖法院,一般是原告就被告,也就是要到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但也有例外情况,比如被告不在国内,可在原告所在地起诉离婚

    2022-10-23 15,340
  • 民事诉讼中不当得利原告起诉后多久执行

    不当得利判决生效后就要执行,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书的,权利人可以在2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什么时候会执行,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

    2023-09-03 15,340
法律短视频
  •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27 2022.12.11
  •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00:59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不当得利不算诈骗。两者的概念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是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获得利益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民

    1,798 2022.04.17
  • 诉讼时效的中断 00:53
    诉讼时效的中断

    一般来说,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则依照其规定。此外,最长的权利保护期间为二十年。但是,如果发生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就会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具体地来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对诉讼时效

    4,775 2022.04.18
不当得利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不当得利诉讼中被告的效力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