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侵害名誉/肖像法律常识

商标侵权案件如何办理?

更新时间:2022.03.30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办理商标侵权案件中,一些执法人员没有吃透《商标法》的精神,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在侵权认定、调查取证、文书表述等方面不够严谨。 误区一:认为商标侵权认定主体是商标权利人 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有意无意认为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由商标权利人认定,直接依据商标权利人的意见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这与法律规定不一致,显然是错误的。《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明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见,是否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属于何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由工商部门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依据法律予以认定。工商部门的行政处理中,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是行政行为,而非民事行为。 误区二:商标权利人出具的意见属于鉴定意见 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将商标权利人的意见称为鉴定意见或者鉴定结论,这是不对的。鉴定结论一般是指是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和判断的基础上综合给出的结果,如产品质量检测就是由检测机构对产品内在质量进行检测。鉴定意见是新《行政诉讼法》的表述,不仅包括鉴定结论,还包括其他鉴定意见,其他鉴定意见一般是指相关领域内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学历、资历等专家对专门性问题所出具的专门性意见。包括厂家、商标许可使用人、受委托的知识产权公司在内的商标权利人和从事打假的人员不具有鉴定资格,打假人员是商标权利人的员工或者委托人员不属于侵权认定的专家,所以其出具的书面意见形式上看类似鉴定结论,但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鉴定,类型上属于普通的书证或者证人证言,不像鉴定意见具有高于一般证据的证明效力。《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二条规定:“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要求权利人对涉案商品是否为权利人生产或者其许可生产的产品进行辨认。”即使商标权利人表述为“鉴定”“鉴定报告”,工商部门也不宜这样指称。商标权利人书面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涉嫌侵权商品不是权利人生产或者不是其许可生产,其本质上解决的是《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的问题。 《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对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商标权利人的辨认不是鉴定,将商标权利人辨认的时间不计入实施强制措施期间的法律依据不够充分,因此需要抓紧时间调查取证并及时作出处理。 误区三:未细致审查商标权利人出具的意见 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认为商标权利人出具相关意见,没有细致审查,直接依据该意见作出处理决定,是不够严谨的。依法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成立并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工商部门要承担举证责任。在侵权案件办理中,商标权利人属于利害关系方,往往提出对己有利的意见和要求。对于商标权利人出具的意见,要仔细审查辨认经过、使用的方法、与真品的差异等基本情况,核对与检查实际是否一致。对于缺少过程、理由而直接表述为非其生产或者委托生产的产品的辨认意见,一定要慎重。目前,商品来源复杂多样、有的商标权利人委托专门的知识产权公司行使打假事宜,增加了一些新的因素,需要工商部门在实践执法中注重全面收集证据,不可只听一面之词。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对于商标权利人出具的意见有异议的,工商部门告知当事人可以在相关的期限内提供相关的材料,当事人如果不提供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九条,人民法院对其行政诉讼中提交的材料一般不予采纳。如果证据之间冲突、证据不够确实充分,涉嫌违法事实不清,工商部门就不能认定侵权行为成立。 误区四:未认定商品侵权直接认定销售侵权商品行为 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直接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认定当事人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而没有先将该商品认定为侵权商品,从逻辑上显得突兀。对于销售侵权商品,应当先在违法事实部分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认定该商品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然后在案件性质部分依据第三项认定当事人行为属于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对涉嫌侵权的商品的外包装内容的描述过于简单,导致事实不够清楚。需要较为详细地描述与商标侵权相关的产品名称、标注使用的商标、标注的厂名厂址等产品信息,进而与注册商标的注册人、注册类别、有效期限等相关信息进行比对,以便认定商品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在法律文书中表述为“当事人行为违反了《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这在语法上是不妥的,应当表述为“当事人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误区五:未根据实际援引《商标法》第六十一条 实践中,在所有的商标侵权案件中,一些执法人员在法律文书表述时,均援引《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作为行政处罚依据,忽略了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对于工商部门主动查处的商标侵权案件,如果不援引第六十一条显得逻辑不连贯。《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一款明确商标侵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工商部门处理。商标权本质上属于私权,该款内容侧重于民事调解,从而解决民事纠纷。对于包括商标注册人、许可使用人等商标权利人明确要求工商部门予以处理纠纷的,可以以该条款内容进行商标侵权的认定和处理;对于商标权利人的举报和其他举报,或者工商部门主动发现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文书一并援引《商标法》第六十一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则更符合逻辑。
律师普法
  • 商标权侵权纠纷案件如何取证
    商标权侵权纠纷案件如何取证

    1、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公司调查取证。 2、向行政机关举报取证。 3、运用公证机关收集、保全证据,是一个做好诉前准备的有效措施,商标侵权的网络证据保全公证。

    2020.10.13 95
  • 销售侵犯商标权的案件如何处罚
    销售侵犯商标权的案件如何处罚

    销售侵犯商标权的案件的处罚方式:一般情况,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以及主要工具,并处相应的行政罚款。若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则构成犯罪,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2020.08.26 117
  • 商标侵权案件的受理时限
    商标侵权案件的受理时限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

    2020.12.15 82
专业问答
  • 商标侵权如何认定,商标侵权的案件要点,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的认定:具备以下四个要件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侵权行为:1。必须有违法行为,即行为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2、必须发生损害事实,即行为人销售假冒商标的行为造成商标所有人损害的后果。

    2021-11-14 15,340
  • 如何处理商标侵权案件,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法律问题

    行政解决方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2)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礼商标侵权案件后,通过调查取证,在认定事实的前提下,制止侵权行为,并根据侵权人的违法事实和情节轻重,

    2021-11-17 15,340
  • 使用别人商标构成侵权,工商商标侵权案件如何呢?

    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以下或者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以根据情节处于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商标法》第六十条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2022-08-19 15,340
  • 在一般的商标侵权案件总,商标如何使用不侵权

    商标所有权,又称商标占有权、 商标专用权,是工业产权中的一种类型,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注册人或权利继受人在法定期限内对注册商标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2022-08-30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商标续展如何办理 01:01
    商标续展如何办理

    办理商标续展的流程,包括以下这几个步骤: 1、申请人确定要办理商标续展的,需要提前去到商标注册大厅,领取商标续展申请书,并按照规范和要求,来正确填写《商标续展申请书》; 2、把首次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证》图样,复印件以及原件准备好,原件备查

    639 2023.01.04
  • 商标侵权的赔偿数额如何确定 00:53
    商标侵权的赔偿数额如何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计算商标侵权行为的赔偿数额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计算; 2、按照商标侵权人因为其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润计算; 3、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4、人民法院根据案件

    455 2023.01.04
  • 如何确定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 01:16
    如何确定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

    对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进行确定,可按照以下规定: 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为了生产经营,而对产品进行制造、使用、销售发明等的行为,由该产品制造地的法院进行管辖,不清楚制造地的,由该产品的使用地或销售地的法院受理。 为了生产经营目的而使用专利方

    499 2022.04.17
侵害名誉/肖像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商标侵权案件如何办理?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