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1
法律规定的夫妻个人债务范围具体如下: 1、在结婚登记钱,一方所负债务;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3、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用于个人且收入也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4、一方不合理的个人开支而产生的
法律规定夫妻个人债务有: 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 2.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 3.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 4.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 5.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
1、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2、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
债务人的义务是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在债的关系中,债务人是特定的,只有该义务主体才必须向债权人承担交付财产、提供劳务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
下列人属于法定继承人: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法定赡养人指的是老年人的子女和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其中子女包含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老人,其孙子女、外孙子女在有负担能力的情况下也产生赡养义务。对于有经济收入,生活上完
1、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2、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3、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4、借款人提前偿
债权债务有关的法律规定主要有: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法律其他规定等。
法律规定属于法定赡养人有: 1、成年子女; 2、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3、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4、形成合法收养关系的养子女。法定赡养人是法律规定对被赡养人具有赡养义务的人。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具有抚养
法律规定老年人的子女是主要的法定赡养人。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该由夫妻共同偿还。比如: (1)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3)履行法定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4)为支付夫妻一
公务员出现工伤主要适用《公务员法》。公务员因公致残的,享受国家规定的伤残待遇。公务员因公牺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公务员工伤的法律规定有国家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
夫妻个人债务的认定法律规定是: 1.夫妻一方擅自资助无扶养义务人的债务的; 2.双方同意在婚姻期间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3.配偶一方以个人财产从事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债务; 4.夫妻一方擅自使用夫妻共同财产从事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债务; 5.配偶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