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司法解释对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的司法解释

更新时间:2022.07.22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设立用于实施考试作弊的网站、通讯群组或者发布有关考试作弊的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的规定,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律师普法
  •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3年9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文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

    2020.01.27 485
  • 罚息复利司法解释
    罚息复利司法解释

    对于复利是否受法律保护,需根据借款本金按照年利率24%的标准计算利息,若最终按复利计算的利息超过上述数额,则超过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未超过的,则受法律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借贷双方对前

    2020.05.24 742
  • 关于网络拍卖司法解释
    关于网络拍卖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网络拍卖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网络司法拍卖的平台准入规则、运行模式、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划分、具体的竞拍规则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规范。该司法解释全文共三十八条,明确了实施网络司

    2020.12.02 689
专业问答
  • 利用网络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犯本罪的,处三

    2023-03-28 15,340
  • 利用网络诽谤司法解释具体是如何的?

    网络诽谤是指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信息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与传统诽谤相比,有其更为鲜明的特性,因为对网络诽谤的管制更容易产生公民言论自由和公民名誉权的价值冲突。司法实践中,如

    2022-08-05 15,340
  • 刑法司法解释对招摇撞骗罪的司法解释

    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79条的规定,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应当立案。本罪属于行为犯,只

    2022-05-28 15,340
  • 网络销售假药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经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鉴定,生产、销售的假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

    2021-10-14 15,340
法律短视频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司法解释 01:05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作出了下面几点规定: 第一,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指的是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十亩以上; 第二,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指的是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以此来

    7,823 2022.04.12
  • 非法经营罪司法解释 01:07
    非法经营罪司法解释

    非法经营罪一般指的是违反国家的规定,并出现以下非法经营行为之一的,扰乱市场秩序,导致情节严重的,一般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导致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其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

    3,582 2022.04.12
  • 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罪 判几年 01:14
    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罪 判几年

    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的,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的表现形式包括:设立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发布违法犯罪信息等。需要注意的是,

    2,271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司法解释对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的司法解释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