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用途特定,具有福利性和无期限性;主客体具有限定性,主体只能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客体仅限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可以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开展使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有出租、转让和入股。宅基地使用权通过原始取得,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其他法律明确规定可以获得宅基地使用权的人,城镇居民、一户多宅的人以及把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的农村居民不得再次申请宅基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合同是无效的,因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法律规定不得抵押的权利分别有:土地所有权;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继承。宅基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集体召开会议统一进行讨论审批分配,宅基地不属于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故不能成为遗产,不能被继承。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的规定。而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条对于宅基地使用权收回的情形作出了规定,具体情形如下: 1、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2、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3、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 1、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 2、外来人口落户本村,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 3、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镇村公共实施和公益事业,需要拆迁的。 宅基地使用权是经
与他人发生宅基地纠纷时,首先可以与他人协商解决。也可以找当地领导和乡土地管理部门帮助处理。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明确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所有权除法律规定
宅基地使用权收回的情形有:因基础设施建设使用土地的;村民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的;宅基地自批准宅基地之日起满二年未用的;骗取批准或非法转让宅基地的;村民去世后该户无人的。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条件如下: 1、具备一定主体资格; 2、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3、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建造房屋及其他附着物的权利;有限处分的权利;不得妨碍邻人合法权益的义务;按照批准用途使用的义务;按照批准面积建造的义务;服从当地规划的义务。
宅基地使用权人变更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变更宅基地使用权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建造在该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同时转让。 根据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三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