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刑事诉讼中的刑事诉讼规范

更新时间:2022.04.15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刑事诉讼程序如下: 立案 社会上出现了涉嫌犯罪的事件,侦查机关可能是基于有关单位或个人报案、控告、举报以及犯罪嫌疑人自首等原因而介入,进行初步的调查后,如果认为这一事件中存在犯罪事实并应该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则予以立案,从而启动了刑事诉讼程序。这里的侦查机关,一般指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主要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另外,检察院负责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侦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军队保卫部门负责侦查涉嫌军职犯罪案件;监狱内的犯罪案件,由监狱负责侦查。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些案件只有当事人直接到法院起诉法院才处理,公安机关和检察院都不直接介入,这也就是上面图示中所谓的自诉案件。它包括侮辱、诽谤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件、虐待案件、侵占案件。 如果被害人及其家属认为侦查机关系应该立案而不立案,怎么办见"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方的权利"栏目。[1] 折叠编辑本段侦查 侦查机关立案以后,开始进行侦查。侦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找到犯罪人,一是收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存在犯罪嫌疑的人为了防止其阻碍诉讼的正常进行,如防止犯罪嫌疑人串供、毁灭证据、逃跑、自杀等情形,可以采取强度不同的强制措施,常见的如取保候审、拘留、逮捕等。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和收集证据,公安机关有权采取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证人,进行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组织鉴定、发布通缉令等侦查措施。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此阶段律师可能起到的作用,见"刑事诉讼过程中辩护律师的作用"栏目。 侦查机关经过一系列侦查活动,对于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撤消案件的决定,并制作《撤消案件决定书》,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认为案件事实已经基本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会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处罚的,公安机关在移送审查起诉时,可以注明具备不起诉的条件,由检察院审查决定起诉或者不起诉。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此阶段辩护律师的作用,见"刑事诉讼过程中辩护律师的作用"栏目。[2] 折叠编辑本段审查起诉 检察院接到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以后,案件进入到审查起诉阶段。在这一阶段,检察院会对《起诉意见书》以及全部案卷材料和证据进行全面审查,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人的意见,调查核实其他证据,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需要对案件作进一步侦查时,可以决定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 除上述退回补充侦查,由侦查机关作出撤消案件处理的以外,检察院审查后,在案件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的前提下,会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对于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向人民法院起诉;二是对于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免除处罚的,或者补充侦查的案件证据仍然不足的,不将案件交付人民法院审判,即不起诉。 如果被害人及其家属认为检察院应该起诉而不起诉,怎么办见"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方的权利"栏目。[3] 折叠编辑本段审判阶段 法院在收到并审查检察院移送起诉的案件后,除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一般会公开开庭审理。法庭审理后,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判决宣告后,如被告人和检察院不提出上诉或抗诉,则该判决在10日后生效并交付执行。被告人如果对判决不服,可以在10日内以口头或书状形式提出上诉。检察院不服判决可以提起抗诉。 二审法院接到上诉或抗诉后,可能开庭审理,也可能只是进行书面审理。其如果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的,维持原判;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错误的,撤消原判,直接改判;原审法院审判过程中违反程序的,撤消原判,发回重审。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是终审判决,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程序到此终结。 判决作出以后,检察院或者被告人如有异议,可以依法抗诉和申诉,但上诉和申诉并不必然启动再审程序。[4] 折叠编辑本段执行 执行则指刑事执行机关为了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律师普法
  • 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规定
    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规定

    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2020.12.07 300
  • 刑事诉讼中的申诉权
    刑事诉讼中的申诉权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可以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接到申诉或者控告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有关机关和个人了解情况,进行核

    2020.11.08 57
  • 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是什么?

    诉讼参与人的范围: (一)“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二)“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 (三)“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

    2020.10.21 210
专业问答
  • 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渎职犯罪,刑事

    渎职犯罪作为《刑法》第九章的犯罪,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枉法罪、枉法判决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等。如果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最高刑期为3年,则追诉期为5年;一般滥用

    2021-11-08 15,340
  •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如何

    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

    2022-05-20 15,340
  • 刑事诉讼中虚假诉讼罪的刑事责任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或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自然人和公司都可以构成本罪,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处罚金的情

    2021-10-18 15,340
  • 刑事诉讼中什么是证据规范的

    刑事诉讼证据确实、充分的条件如下: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

    2023-12-22 15,340
法律短视频
  • 民事诉讼可以附带刑事诉讼吗 01:10
    民事诉讼可以附带刑事诉讼吗

    民事诉讼不可以附带刑事诉讼,但是刑事诉讼可以附带民事诉讼。具体情况如下: 1、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我国采取先刑后民的审判原则,由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

    2,900 2022.10.06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都有哪些 01:1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都有哪些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有以下几点: 1、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3、

    539 2022.11.21
  • 刑事案件诉讼期限 01:24
    刑事案件诉讼期限

    刑事追诉时效主要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它指的是司法部门在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如果犯罪已经过了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则可以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对于已经追究的,应该不予起诉、或撤销案件、或直接宣告犯罪分子无罪。 根据《刑法》的有关

    3,736 2022.04.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刑事诉讼中的刑事诉讼规范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