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民间借贷法律常识

民间借贷合同的诉讼效力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2.03.24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在新形势下,对民间借贷关系的法律调整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确定了在这个新时期中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新尺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其中对于民间借贷案件的实体法适用、程序法适用以及刑民交叉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程序上如何进行处理,都规定了比较稳妥的规则,既有法理基础,又有具体的可操作性。那么民间借贷合同效力都有哪些规定, (一)民间借贷关系法律调整新时期的社会背景 民间借贷是社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市场经济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是必然存在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因为人为的禁止而销声匿迹。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政策禁止企业之间借贷,只允许在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之间,自然人与其他组织之间进行借贷活动,目的在于保障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保障国家金融机构的垄断经营,防止企业借机进行非法募资,或者从国家银行进行贷款继而转贷获取高额利差,破坏正常的金融流通秩序,避免借款人的权益受到损害。从历史上观察,政府是在借鉴1949年以前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通过高利借贷活动,盘剥农民和无产阶级,致使贫困者流离失所、衣食无着,走向极端贫困的教训。虚构的“杨白劳和黄世仁”戏剧故事,代表了政府的这种政策思想,并且在1949年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严重阻碍了我国民间借贷活动的发展,阻碍了民间金融在资金融通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存在着趁发展生产、建设国家的资金短缺之机,在民间金融的迅速发展中,借机进行高利贷盘剥,出现了部分不良社会后果,致使国家不得不采取制裁高利贷的法律政策,进而对民间借贷活动进行限制,使民间金融活动不能更好地发挥其补充银行融资不足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百废待兴,现代化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银行金融提供资金有限,因而民间借贷发挥了补充金融机构融资的不足,迅速发展,但又出现了大量的抬会、钱庄等高利吸储、高利放贷的现象,造成巨额资金的亏空,债权人的权利受到严重损害,部分地区的社会秩序不稳定。即使在今天,违法的私人募集资金、高利盘剥活动仍然存在,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 1990年开始,面对改革开放之后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形势,最高人民法院在对待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适用上,开始了一个重大的政策性调整,即在保护“杨白劳”还是保护“黄世仁”的关键问题上,从重点保护“杨白劳”即债务人的政策立足点,转向对借贷活动和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特别要保护好“黄世仁”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这样的政策转变,主要表现在1990年12月5日在武汉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原在该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处理借贷案件要着眼于保护正当的借贷活动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无理拒绝履行债务的,即使一时无力偿还,也要责令其分期或延期偿还。对私人借贷利率的保护,在国家法律尚无具体规定前,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一个幅度,各高级人民法院在此幅度内,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标准。”[1]这一讲话,清晰地表达了最高人民法院保护民间借贷活动和债权人合法权益的立场,划清了我国司法政策对民间借贷活动立场转变的历史分界,同时也说明了《1991年意见》的出台背景。 在第五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的上述精神指导下,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1991年意见》,提供了比较宽松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尺度。但是,《1991年意见》规范的仅仅是“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2]不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活动。原因在于,国家仍然认为法人尤其是企业法人之间进行借贷活动,违反国家金融政策,企业相互炒作资金,借用国家银行贷款牟利,破坏金融秩序,都属于违法借贷活动,不但不受法律保护,而且要进行制裁。 这种局面直至2013年才有所改变。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对民间借贷活动的法律调整原则提出了新的意见,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承认企业之间的借贷活动合法化。这个意见至今并未公开,而是在法院内部掌握使用。直至《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才最终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承认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特别是企业之间的借贷活动合法化,全面保护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借贷活动,发挥其“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而日趋活跃,借贷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广大市场主体获得生产、生活资金来源、投资谋取利益的重要渠道”[3]的积极作用,为社会发展和建设服务。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自1949年以来,我国对民间借贷关系的法律调整,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1949年至1989年,这个时期以侧重保护债务人的权益为主要特点,对民间借贷活动限制较多;二是1990年至2014年,开始全面保护借贷活动和债权人的权益,民间借贷活动的环境较为宽松,但对企业之间的借贷仍然严格限制;三是从现在开始的新时期,以《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为标志,进入了对民间借贷关系法律调整的新时期,以全面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之间的借贷活动,确定合理的借贷利率政策为基本特点。
律师普法
  • 民间借贷法律效力一般是怎样的?
    民间借贷法律效力一般是怎样的?

    民间借贷的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是依法订立借款合同的,则借款人有权取得借款,贷款人有权在期限届满时请求借款人还款;以及借款人逾期还款时,贷款人可以请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2021.02.23 78
  • 民间借贷实践合同是效力吗
    民间借贷实践合同是效力吗

    民间借贷是实践合同。实践合同是指需经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后,由卖方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现实给付才能成立的合同。民间借贷合同一般在出借人向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2021.03.27 82
  •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但因合同无效将导致社会或者当事人

    2020.03.28 136
专业问答
  • 居间合同有效吗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民间借贷,依法成立的居间合同是有效的。 我国《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

    2023-07-01 15,340
  • 相关法律是怎样规定民间借贷合同效力的

    关于规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的法律,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作出了规定,具体如下: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

    2022-07-10 15,340
  • 民间借贷居间的合同效力怎么理解?

    1、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间活动的费用,由居间人负担。 2、居间合同的标的是居间报酬,一般情况下,居间人自己承担居间费用,在合同促成之后,才能向委托人请求支付报酬,因为费用已作为成本计算在报酬之内了

    2022-11-05 15,340
  • 借贷合同是否具有民间借贷的法律效力

    1、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三条借款人

    2023-05-08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公司向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期 02:17
    公司向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期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这意味着一般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也同样适用。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三年。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确

    892 2022.04.17
  • 借款合同变更的效力是怎样的 01:43
    借款合同变更的效力是怎样的

    借款合同当然可以变更,只要双方达成新的合意,而且意思表示真实,变更后的借款协议就会发生法律效力。这时候,双方当事人就需要受到变更后的借款合同的约束,而不需要继续履行原来的借款合同。具体来说,这主要是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7条以及第78条的规定。

    982 2022.04.15
  •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411 2022.09.21
民间借贷合同的诉讼效力是怎样的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