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诈骗罪的处分行为的理解与认定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2.06.01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当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财产占有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的,应认定为诈骗罪。诈骗罪中被害人导致财物的占有发生了终局性的移转的处分行为应包括以下因素:被害人由于认识错误客观上已经将财产交与行为人;被害人主观上具有让行为人独自占有财物的意思。
律师普法
  • 关于诈骗罪的行为理解和认定
    关于诈骗罪的行为理解和认定

    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包括: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3.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4.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

    2020.04.13 99
  • 诈骗罪中诈骗行为的表现是怎么样的
    诈骗罪中诈骗行为的表现是怎么样的

    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表现为行为人希望被骗人表达某种虚假事项。在我国法律解释论中,他习惯于利用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表述。所谓虚构事实,是指捏造客观上不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虚构的事实可以是全部事实,也可以是部分

    2022.04.14 343
  • 被定为诈骗罪怎样处理
    被定为诈骗罪怎样处理

    诈骗罪应按下列标准处罚: 1、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诈骗公私财物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2020.06.08 127
专业问答
  • 诈骗罪的欺骗行为要怎样理解

    行为人可能就事实进行欺骗,我国刑法理论都将欺骗行为表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而所谓的“虚构事实”便是就事实进行欺骗。但是,对“事实”不能理解得过于狭窄。事实不限于自然事实,还包括行为人或者他人已经

    2023-07-27 15,340
  • 诈骗罪与诈骗行为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根据刑法的规定,认定诈骗罪应注意该罪与其他几个罪名的界限: 1、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

    2023-01-01 15,340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

    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

    2022-03-14 15,340
  • 诈骗罪的理解与认定的种类有哪些

    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包括: 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3、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

    2023-07-02 15,340
法律短视频
  • 违章建筑的界定与处理是怎样的 01:26
    违章建筑的界定与处理是怎样的

    法律意义上的违章建筑可作两种理解:1、狭义上的违章建筑,即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2、广义上的违章建筑,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根据违章建筑对生活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我国一般对违章建筑的处罚

    1,604 2022.04.17
  •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01:27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2,925 2022.04.17
  • 诈骗罪的认定有哪些条件 00:55
    诈骗罪的认定有哪些条件

    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的方式,骗取款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认定诈骗罪的特征有: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他人财物所有权,该罪的侵犯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不含行为人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2

    2,676 2022.04.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诈骗罪的处分行为的理解与认定是怎样的?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