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法律学中报复陷害罪如何界定

更新时间:2022.09.01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1、本罪与一般打击报复行为的界限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实行打击报复,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可予批评教育,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但报复陷害,致使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者其他权利受到严重损害的、手段恶劣的、致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的、以及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以报复陷害罪论处。 2、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都有陷害他人的故意。其主要区别在于: (1)主体要件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则可以是任何公民; (2)犯罪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打击报复陷害他人,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则是意图使他人枉受刑事追究; (3)犯罪手段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基于职务,滥用职权或假公济私,诬告陷害罪则不要求必须利用职权; (4)陷害的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这四种人,而诬告陷害罪可以是任何干部和群众。 3、本罪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界限 (1)犯罪客体不同。打击报复证人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公民依法作证的民主权利。证人,是案件得到合法、公正处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有些案件特别是刑事案件,证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必然会导致证人不敢作证或推翻原来所作出的证言,从而破坏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的进行。因此,本罪属于妨害司法罪之类。报复陷害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控告、申诉、批评、检举等民主权利,同时也妨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客观表现为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既可以是行为人利用手中职权,假公济私,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也可以是行为人没有利用职权而对证人采用恐吓、行凶、伤害等手段进行报复。打击报复证人罪侵害的对象只能是依法作证的证人。这里的证人是指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并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词的人。报复陷害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假公济私,对他人进行报复陷害的行为。其侵害的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 (3)主观方面不同。两罪的主观特征都表现为直接故意,但行为人具体的故意内容不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行为人出于报复证人的目的,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侵害证人的合法权益,却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则出于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的目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害上述人等的民主权利,妨害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却希望其结果的发生。 (4)两者的主体要件不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构成本罪,行为人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的公民;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则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 4、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 所谓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擅自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务,或者故意违法、违纪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的客体不同。滥用职权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客体则主要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检举权等民主权利,同时也妨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2)客观方面不同。滥用职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滥用职权,并导致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二个方面缺一不可。报复陷害罪的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必须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他人进行报复陷害。其滥用职权的表现形式可能与滥用职权罪相同,但并不以造成重大损失为要件;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对象仅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滥用职权罪侵害的对象则既可是物,也可是人,被侵害的人没有身份限制。 (3)主观方面不同。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其故意的具体内容是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该结果的发生;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则主观上具有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的目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上述人等的民主权利和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却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此罪。
律师普法
  • 刑法中如何规定报复陷害罪量刑标准?
    刑法中如何规定报复陷害罪量刑标准?

    刑法中规定报复陷害罪的量刑标准: 1、触犯本罪的,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则应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12.25 70
  • 法院如何应对报复陷害罪
    法院如何应对报复陷害罪

    人民法院对报复陷害罪的裁判为:行为人犯本罪的,应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

    2020.07.05 83
  • 如何认定报复陷害罪的既遂
    如何认定报复陷害罪的既遂

    报复陷害罪的判刑标准: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报复陷害罪侵害对象仅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明知自

    2022.03.23 96
专业问答
  • 实践中如何解读法律规定的报复陷害罪

    实践中报复陷害罪的认定是: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目的是打击报复陷害他人;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基于职务,滥用职权或假公济私;报复陷害罪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

    2023-08-11 15,340
  • 报复陷害罪是如何认定的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是什么?两罪有什么区别

    报复陷害罪是如何认定的?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所谓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擅自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务,或者故意违法、违纪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022-04-08 15,340
  • 如何认定报复陷害罪,有没有法律规定

    行为人的行为若满足以下构成要件即可以被认定为构成报复陷害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

    2023-11-22 15,340
  • 要怎样报复陷害罪的,如何确认报复陷害罪的行

    报复陷害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对象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或批评人、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陷害。

    2021-10-31 15,340
法律短视频
  • 民法典如何界定婚前财产 00:53
    民法典如何界定婚前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婚前财产是指在结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经取得的财产。并且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管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是有形财产还是无形财产,只要是合法取得的,都受法律保护,具体来说,下列财产都属于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1

    1,358 2022.04.17
  • 什么是非法集资如何界定 01:26
    什么是非法集资如何界定

    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就属于非法向公众吸收资金,就构成非法集资: 第一,犯罪嫌疑人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第二,向社会进

    17,358 2022.04.15
  • 工伤如何界定和如何赔偿 01:12
    工伤如何界定和如何赔偿

    工伤认定的标准按照程度的轻重分为十级。第一级是极重度的智能损伤;第二级是重度的智能损伤;第三级是有精神病症状比如出现一些极危险的行为,以此类推,第十级的症状最轻。与此对应的是工伤赔偿,第一级的工伤赔偿数额最多为伤者一年的工资;第二级的为22

    1,320 2022.04.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法律学中报复陷害罪如何界定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