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交通事故法律常识

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赔偿的争议

更新时间:2022.08.10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1、根据该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即对于两机动车之间所发生的交通事故而产生的损害,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是否承担责任及担责大小。 2、根据该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即对于机动车驾驶人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而言,则是采取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适用过失相抵,以此决定是否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交通事故当事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及事故当事人在事故中原因力的大小所做的认定。它不同于民事赔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是根据法定或约定及行为人侵权行为的过错所应当承担的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无事故责任并不一定不赔偿(如机动车与行人事故),负事故全责也不一定承担赔偿责任(除非行为故意)。如:无照驾车正常行驶,发生交通事故,不一定承担赔偿责任,虽然无照驾车是一种严重违章行为,但该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无照驾车本身不是事故发生的必然因素。 新《交通安全法》第73条、《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1条、《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 15、16条都规定了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应从以下三个标准认定: 1、事故当事人行为与事故发生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认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首先要看行为人的行为和事故的发生和损害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因果关系,即使行为人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不应有事故责任。 2、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对事故发生原因力的大小。原因力是指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共同原因中,每一个原因对损害结果发生或者扩大所发挥的作用力。 3、当事人过错的程度。在因果关系确定以后,对当事人的责任比例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当事人过错程度来确定的。 其中,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于2003年3月2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会议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接受了《人民法院报》记者的采访时就明确指出: 关于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在审理机动车致非机动车一方人员伤亡的案件时,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的原则。机动车行为人在无过错的情况下造成非机动车一方人员伤亡的,除非出于受害人自杀等行为人难以控制的情形,行为人仍应给受害人适当的赔偿;在双方当事人都有过错的情况下,即使受害人有重大过失,也只能按照过失相抵原则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而不能免除其赔偿责任,更不得判决过错相抵后再要求受害人赔偿机动车一方的损失。要正确对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实际上是对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对造成交通事故原因的确认。要避免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简单等同于民事责任的分担,应将其作为认定当事人承担责任或者确定受害人一方也有过失的重要证据材料。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从交通事故认定书划分责任的依据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有两个因素,即行为人对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前述条款中的“作用”与“过错”并列,与民法中的“过错”不是同一概念,在交通事故中,行为人有同等的过错不一定承担同等的责任,过错大的不一定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该规定中,此类交通事故归责的依据不是发生侵权行为时的过错大小,而是侵权行为发生后其他违法行为。因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归责方法与民法上的归责原则存在区别。此外,在举证责任负担、责任人的范围等方面,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也与民事诉讼存在不同之处。综上,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做出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主要证据,虽然可以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但由于交通事故认定与民事诉讼中关于侵权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归责原则有所区别,同时,交通事故责任也不等同于民事法律赔偿责任,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能作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分配的唯一依据,行为人在侵权行为中的过错程度,应当结合案情,全面分析全部证据,根据民事诉讼的归责原则进行综合认定。
律师普法
  • 关于交通事故争议的诉讼期限
    关于交通事故争议的诉讼期限

    当事人就交通事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一般为三年。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该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1.01.13 54
  • 交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有责任赔偿吗
    交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有责任赔偿吗

    有,在交通事故中,作为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责任并不以所承保车辆有过错或责任为前提。即使被保险人没有过错,被确定无责任,在没有法定免责事由时(如故意造成事故),仍要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以“无过

    2021.02.01 293
  • 交通事故赔偿民事争议争议申诉时效
    交通事故赔偿民事争议争议申诉时效

    1、轻微交通事故以事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时效期间。 2、对于受害人身体受到伤害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甚至需要后续治疗的,诉讼时效应自治疗终结之日或损失确定之日起算。 3、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

    2021.02.05 56
专业问答
  • 关于交通事故如何分割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2022-04-25 15,340
  • 交通事故伤害赔偿责任争议如何解决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

    2023-01-11 15,340
  • 关于交通事故主次责任的赔偿,赔偿比例是多少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赔偿比例: 1、对事故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承担主要责任的,承担赔偿责任70%的次要责任,承担30%的责任; 3、承担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2021-11-03 15,340
  • 交通事故同等责任如何争取赔偿

    1、及时委托律师处理很多车主会因为有保险公司顶着自己不用管,却忘了和保险公司是责任分担的厉害关系,一方赔多了一方就可以赔少一些; 2、我刚好碰到一个案例车主因为同情伤者和感觉自己买了50万商业险,所以

    2022-03-19 15,340
法律短视频
  • 交通事故全责的要赔偿什么 01:38
    交通事故全责的要赔偿什么

    交通事故全责一般赔偿可分为:财产类的损失和人伤类的损失两大类。 1、关于因事故导致财产类的损失,主要针对对方的车辆维修费,如对方是新车且损伤特别严重的,有可能需要承担车辆的贬值费;如果对方车辆属于运营类车辆,则还需赔偿其停运期间的收益损失,

    4,966 2022.04.17
  •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赔偿比例是多少 01:44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赔偿比例是多少

    交通事故中次要责任的赔偿比例是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交通损害的大小以及保险的责任限额来具体认定的。 在交通事故中被认定为次要责任,则说明你方的过错程度相对主要责任方较小,相对承担的责任比例较低,故比列会小于50%,司法实践中具体比列还要区分交

    3,014 2021.04.25
  • 交通事故非机动车负主要责任怎么赔偿 00:59
    交通事故非机动车负主要责任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非机动车负主要责任的,那么需要承担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以交警部门工作人员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为判断标准,进行具体的赔偿金额确定的,那么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以及需要承担赔偿的主要责任。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6,551 2022.05.11
交通事故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赔偿的争议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