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劳务报酬和劳务报酬有什么区别

劳务报酬和劳务报酬有什么区别

2023-03-24 17:34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台湾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3-24回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第十九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刘征鑫律师

重庆合益律师事务所

言语骚扰,一般属于犯罪行为。但是可能会受到治安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不合法,商家的这种做法,是违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商家应当诚信经营,不得以破产清仓等虚假宣传形式欺骗消费者以达到其盈利的目的。商家有义务提供商场活动真实情况并接受消费者及有关部门监督的义务。

律师普法更多>>
  • 语言侮辱构成什么罪
    语言侮辱构成什么罪

    语言侮辱可能构成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2.12.02 130
  • 语言辱骂构成犯罪吗
    语言辱骂构成犯罪吗

    语言辱骂一般不构成犯罪,但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侮辱罪。行为人犯该罪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0.06.08 126
  • 言语冲突构成诽谤吗
    言语冲突构成诽谤吗

    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

    2020.12.07 86
专业问答更多>>
  • 语言恐吓构成语言损害罪吗

    以各种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或者敲诈勒索,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地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

    2022-04-26 15,340
  • 网络骂人用语成了诽谤罪吗

    辱骂骚扰,看构不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2-04-27 15,340
  • 强奸未成年人成语

    强奸未成年少女的,构成强奸罪,一般应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应从重处罚。

    2023-02-26 15,340
  • 语言暴力语言攻击构成刑法吗

    言语伤害属于违法行为。严重者属于毁谤他人。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才以犯罪论处。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以犯罪论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

    2022-11-1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犯人抓了可以去看吗 00:52
    犯人抓了可以去看吗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拘留或逮捕,会在一定期限内失去人身自由。在此期间,家属探望犯罪嫌疑人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探望犯人的主体,一般只能是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而不包括朋友、恋人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近亲属要与被羁押的犯罪嫌

    649 2022.04.15
  • 离婚了不让看孩子如何起诉 01:07
    离婚了不让看孩子如何起诉

    离婚之后,对方不让看望孩子的话,当事人可以前往对方住所地所在的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对方履行相应的协助义务。在起诉的时候,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书面的起诉状。起诉状当中,应当列明当事人的具体诉讼请求。如果有相关事实理由的话,还应当

    270 2022.05.23
  • 语言威胁恐吓有多大罪 01:08
    语言威胁恐吓有多大罪

    语言威胁、恐吓他人的行为,涉嫌触犯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处以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的行政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行政拘留,而且会并处罚款。如果行为人实施威胁、要挟的行为,是为了勒索他人财物,而且涉案的财

    1,192 2022.04.17
法律综合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