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刑十二日后为什么不能执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院异地执行条件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跨辖区案件执行的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异地直接执行,二是委托执行。目前,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跨辖区执行案件要求委托执行为主,不主张异地直接执行,并要求对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需跨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辖区执行的案件,以委托执行为主,同时对有特殊情况,可以不委托执行的案件,做以下严格规定:被执行人在不同辖区内有财产,且任何一个地方的财产不足以单独清偿债务的;分布在不同法院辖区的多个被执行人对清偿债务责任的承担有一定关联的;需要裁定变更或追加本辖区以外的被执行人的;案件审理中已对当事人在外地的财产进行保全,异地执行更为方便的;因其他特殊情况不便委托执行,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的。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的,可以予以15日以下的拘留。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强制执行时,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自己义务部分的财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1、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3、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在采取后两项措施时,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不履行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不仅仅只是一个强制执行的问题。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的,可以予以15日以下的拘留。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不执行法院判决后果是什么
不执行法院判决,胜诉方可以请求强制执行。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而且,如果被执行人
2020.05.27 151 -
-
法院的判决为何不执行
法院判决强制执行不了的,如果属于被执行人无财产的,可终止执行,之后视情况再恢复执行;如果属于执行不力的,权利人可以申请执行异议,要求法院重新执行判决。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再做出裁定。
2020.09.09 324
-
法院判十二日后为什么还不能执行
因为现在法院已经作出判决了,如果对此判决有异议,那么就需要看一下自收到判决书到现在是否超过了十五日(刑事判决十日),如果没有超过,那么仍然还在上诉期限内,此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上诉,进行二审。如
2022-01-25 15,340 -
法院强制执行为什么不执行
看是不给执行还是不能执行的问题。亲耐心看待下面内容,字字玑珠。——为您解答的是大同冯晓利律师,我的解答基于您的陈述进行的法律、经验分析,因为案件不是1=1=2的算术题,所以如果您遇到具体案件,建议您联
2022-03-20 15,340 -
法院为什么不执行离婚判决书
你是说现在执行不了,如果法院那边也搞不定确实比较难,对方结婚了没有,多大年纪,有没有稳定的工作,和你什么关系,什么时候申请执行,欠了你多少的债款?(白天来电)这边会根据情况帮助您妥善处理,避免您造成更
2022-01-26 15,340 -
执行法院的判决后不执行会有什么后果?
法院的判决是赋予国家强制力的,你应该主动履行。如果不履行有三个后果: 1、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措施很多,可以对你的住宅进行搜查,包括拍卖、变卖、扣押你的财产,冻结你的银行帐户,还可以查封你的住宅。
2021-08-04 15,340
-
01:12
什么是死刑缓刑二年执行死刑缓刑二年执行,简称死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8条第一款后半段的规定,死缓是指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由于死刑缓期执行并不是独立的刑种,因此,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于被判
3,521 2022.04.15 -
00:55
被判一年为什么不能判缓刑被判一年可适用缓刑,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的,法院可
2,934 2022.04.15 -
01:05
法院判决后要多久才能进入执行程序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途径,而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后,会在6个月内作出宣判,法院会下达判决书。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书后,判决书送达当事人15天后就生效,进行执行程序,如果是二审判决的,一般是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3,20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