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刑法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023-08-06 21:24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陕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8-06回复

未成年人犯罪遵循从宽处理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低龄犯罪者与已满16周岁不满 18周岁的高龄犯罪者区别开来,在同一年龄段内的犯罪,在决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时,一般也要体现不同行为人年龄上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和实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从宽原则。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2、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3、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4、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5、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6、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其基本含义是指,对未成年人的权利,对未成年人的生存、发展和保护,国家和社会都要予以高度重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把未成年人放在最优先考虑的地位。 1、在社会保护中: (1)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2)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3)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2、在司法保护中: (1)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2)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也就是人格权,人格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2、狭义的人格权通常是指名誉权。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仅是从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权的角度讲的,更多的是从尊重未成年人独立的人格尊严,使未成年人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个人价值不被贬低的角度讲的。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非法删除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 2、除下列情形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 (1)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未成年人开拆、查阅; (2)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依法进行检查; (3)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本人的人身安全。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 1、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2、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3、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他还受到了环境及发展主体的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真实意愿”,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被写入了法律的基本原则,便具有了普遍约束性。 这就意味着,只要是关系未成年人切身权益的事情,无论是父母,还是司法机关,都要认真倾听未成年人的声音,而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忽视。 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教育和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两个主旋律,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不能只讲保护,忽视教育,也不能忽视保护,只讲教育。 未成年人身心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容易接受新事物,是受教育的最佳阶段。必须通过教育才能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且通过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可以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得到发展,促使其完善,大大增强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实现自我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对未成年人具有保护作用。但是教育不等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不能取代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因此,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给予未成年人保护。不过,讲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溺爱。在选择保护手段时,要同时考虑教育的因素,在实现保护的同时促进教育而不能忽视甚至对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说要把保护措施和教育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保护于教育之中,在保护中加强教育,切实贯彻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原则有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法律规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律师普法更多>>
  • 罪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罪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 1.刑法中所规定的犯罪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简称罪的法定; 2.刑法中所规定的刑罚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简称刑的法定; 3.刑法中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2020.08.16 135
  •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罪刑法定原则: (1)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 (2)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后法。只有在行为的时候已经存在并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对所发生的行为具有效力。 (3)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2020.03.03 230
  •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如下: 1、罪刑法定原则,只有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才能够定罪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

    2022.08.28 8,315
专业问答更多>>
  • 未成年人犯罪从宽为什么不是的基本原则?

    并不能贯穿整部法律,是原则,但不是基本原则。

    2022-10-13 15,340
  • 未成年人犯罪中止犯罪的量刑原则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

    2022-03-13 15,340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指导思想,贯穿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始终的基本准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即教育保护原则,及时防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科学性原则。未成

    2022-03-03 15,340
  • 处罚未成年犯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未成年犯罪处罚适用哪些原则? (一)不适用死刑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这是刚性

    2022-04-0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01:23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继承法的原则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了:1、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私有财产原则;2、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3、继承权男女平等的原则;4、保护弱者、养老育幼的原则;5、继承人之间互谅互让、协商处理的原则;6、尽量发挥遗产效用

    6,729 2022.04.15
  • 等价有偿是我国什么的基本原则 02:03
    等价有偿是我国什么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已失效)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但是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条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对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则采用分别条文规定,删除了“等价有偿”。但是,等价有偿

    2,269 2022.04.17
  • 未成年人性侵未成年算是犯罪吗 01:09
    未成年人性侵未成年算是犯罪吗

    未成年人性侵未成年算是犯罪。年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有严重罪行的应负刑事责任。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1,713 2023.01.19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