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抵押物处置风险防范做法

抵押物处置风险防范做法

2023-04-29 16:52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海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4-29回复

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抵押物处置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借款人出现违约,在处理抵押住房时难以执行到位,抵押不易实现。 二是由于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抵押物损失或灭失。 三是由于某些原因,以前未发现的优先索偿权行使困难。 四是由于估价的原因,处置抵押物时的估价低于设置时的估价,或者拍卖收益低于未还款而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购买抵押二手房风险防范的方法: 1、在选好了欲购买的二手房后,要先到该房产所在地的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去核查。 2、中外合资企业的房产或是原属外销商品房的二手房应该到所属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核查,看是否该房产设定了抵押,抵押权人是谁,抵押期限多长。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购买抵押二手房风险防范的方法:1、在选好了欲购买的二手房后,要先到该房产所在地的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去核查。2、中外合资企业的房产或是原属外销商品房的二手房应该到所属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核查,看是否该房产设定了抵押,抵押权人是谁,抵押期限多长。

律师普法更多>>
  • 房子做抵押有风险吗
    房子做抵押有风险吗

    房屋可以再次抵押,但担保的债权不得大于房屋的实际价值。

    2021.04.20 188
  • 合同风险的防范怎么做?
    合同风险的防范怎么做?

    防范合同风险的方式分别有:签订合同前进行调研和了解;合同双方在签合同前对合同内容进行协商确定;合同双方对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进行协商确定;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等。

    2021.01.07 104
  • 风险抵押公司法人风险抵押金合法吗
    风险抵押公司法人风险抵押金合法吗

    风险抵押金不合法。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果劳动者已经交付了,可以请求用人单位返还,用人单位不返还的,劳动者可以通过诉讼请求返还。

    2020.05.31 123
专业问答更多>>
  • 抵押物处置风险规定

    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抵押物处置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借款人出现违约,在处理抵押住房时难以执行到位,抵押不易实现。 二是由于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

    2022-05-01 15,340
  • 什么叫抵押物处置风险

    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抵押物处置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借款人出现违约,在处理抵押住房时难以执行到位,抵押不易实现。 二是由于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

    2022-05-03 15,340
  • 抵押物处置风险怎么办

    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抵押物处置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借款人出现违约,在处理抵押住房时难以执行到位,抵押不易实现。 二是由于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

    2022-05-02 15,340
  • 无抵押的防范风险

    在申请无抵押小额贷款的时候也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资料透露给对方,更不要轻易给对方打款。不能图一时便利,轻信天上会掉馅饼的事情会发生,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在办理企业贷款、个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2022-10-2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债务人处置了抵押物怎么办 01:05
    债务人处置了抵押物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抵押人将其财产进行抵押之后,其仍然享有该财产的所有权,抵押权人只是享有优先受偿权。所以,抵押人仍然可以处分抵押物,抵押权人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权仍然存在于被转让的抵押物之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抵押人

    874 2022.04.15
  • 如何防范倒签合同风险 01:16
    如何防范倒签合同风险

    防范倒签合同风险的措施如下: 1、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2、预先调查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3、仔细审查合同的基本条款; 4、注意合同的权利内容是否公平; 5、以及签字、盖章是否一致。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1、当事人的

    621 2022.10.08
  • 债权转让怎么防范风险 00:59
    债权转让怎么防范风险

    合同债权转让中的风险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避免表见让与的风险。在未收到受让人对价的情况下,不向债务人送达债权让与的通知,这样也可以防范受让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 第二,避免签订已过诉讼时效或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让与的风险。要求债权人提供催收

    1,218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