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欠钱不还只有欠条可以要回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方不还款,自己有欠条》1、可以起诉,不过要搞清楚是借条,还是欠条。这对你是否能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是关键。 2、欠条、借条一般情况下,诉讼有效期限是2年。2年从发现你权利受到侵害时计算。 3、如果是借条,一种情况约定还款期限,以约定的不还款期限那一天计算2年,如果不主张,则过时效;二是没有约定还款期,那么是以你主张还款的日子起计算2年,过2年,则过时效,注意你不能超过20年在主张,那法律也不保护。 4、如果你有证据证明你在2年内主张过的,那从你主张的那一天,重新计算2年。如果是欠条,那情况与借条就不一样了,欠条是双方对以前所有债权债务的一个小结,出具欠条的那一天,你的权利已经受到“侵害”,所以,2年的计算是从出具欠条的那一天计算。超过2年则过时效。 5、具体起诉地点,依据民诉法的相关规定,是被告所在地法院或合同履行地(就是你借款行为发生地)法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朋友欠钱不还的经双方协商无效,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债务人偿还债务。判决生效后,债务人仍然拒绝偿还债务的,债权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强制债务人偿还债务。
朋友欠钱不还的经双方协商无效,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债务人偿还债务。判决生效后,债务人仍然拒绝偿还债务的,债权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强制债务人偿还债务。
-
朋友欠钱不还没有欠条
欠条或借条只是作为证据存在,并不是起诉的必要条件,没有欠条并不影响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只要当事人满足了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即当事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即使没有欠条也是能够起诉的。但当事人可以使用其他关
2021.01.01 259 -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要回
朋友欠钱不还的,出借人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者直接提起诉讼的方式要回,当事人如果要提起诉讼,需要注意起诉的法定条件为原告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2020.11.01 158 -
朋友欠钱不还要报警可以吗?
朋友欠钱不还的可以报警,但是公安机关一般不会立案,因为欠款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处理,如果当事人要提起诉讼,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2020.06.14 110
-
男友欠女朋友钱可以要回来吗
你可以要回你的钱。 你先要向前女友协商还款事宜。具体的按月付给还是一次性偿还由双方协商。如果你女友质疑不还,你可以请律师发一封律师信,如果她还是不还,可以通过诉讼来要求偿还。 在诉讼前,需要收集相关的
2022-05-03 15,340 -
借钱给朋友没有打欠条只有微信转账, 朋友不还, 朋友该怎么要回来?
搜集对方借款的证据,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主张对方还款,关键是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章证据 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
2022-03-28 15,340 -
朋友借钱打了欠条还能要回来吗
这个钱肯定是能要的。请问你朋友给你打了借条吗?借条上的还款日期是什么?你最后一次催告对方还款是什么时候?针对你这个情况,目前有两个方案可以考虑,第一个是可以聘请律师介入为你与对方谈判协商,第二个是你可
2022-05-04 15,340 -
欠钱不还只有欠条还能追回来吗
第一,需要通过诉讼程序明确与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取得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但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诉讼时效,防止因诉讼时效而失去胜诉权。第二,文件生效后,强制向申请法院执行。此时,尽可能向人民法院提供被
2021-11-14 15,340
-
01:28
朋友欠钱不还起诉能要回来吗朋友欠钱不还,起诉不一定能够要回来,具体需要分情况来讨论。第一种情况是,当事人无法列举证据,证明双方确实存在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就会认为原告一方没有充足的证据,从而会判决原告败诉。第二种情况是,当事人虽然有证据证明双方确实
1,345 2022.04.25 -
01:27
朋友欠钱不还可以报案吗朋友欠钱不还可以报案,但用处不大。朋友欠钱不还,如果采取报案措施应该是不会受理的,因为债务纠纷是属于民事纠纷案件,你可以收集证据直接去法院进行起诉,民事纠纷案件不归公安机关管辖,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办理就可以,也可以与欠钱的朋友协商,协商后依旧
2,036 2022.04.15 -
01:04
朋友借钱没有欠条不还怎么办朋友借钱没有欠条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适格的原告,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
2,694 2022.04.17